广东石油中山埒西二加油站。 |
广东石油驻村干部在扶贫村与茶农一起劳动。 |
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工作人员在进行车辆加氢操作。 |
广东石油在全省建成824座“卡车司机之家”。 |
广东石油连续8年开展情暖驿站活动。 |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下称“广东石油”)成立于1950年,经历70年的发展,一步步发展壮大成全国成品油规模最大的省级销售公司。1998年,广东石油上划中国石化,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保障社会能源供应,助力广东经济发展。
广东石油牢记使命,不松劲、不停步、不懈怠、再出发,以“成为受尊重和信赖的行业领先企业”为目标,以敢为人先、开放务实、担当有为、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引领,勇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为实现“建设世界领先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而奋斗。
1 砥砺前行 70年初心不改
1950年4月,中国油脂公司华南石油公司成立,广东石油由此诞生。当时,省内90%的成品油都被英美等国企业垄断,连老百姓家里点个灯都要依靠“洋油”。广东石油临危受命,刚一成立就肩负着解放全省保供的重任。从港澳、海外一点一滴收购油料,广东石油将当年上半年98%收购回来的油料供应四野部队,助力解放海南岛、万山群岛。
1951年,广东石油代表军委会全面接管了美孚、亚细亚和德士古“三外商”资产,结束了外商垄断广东成品油市场百余年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国家“两统一定”战略保障工农生产用油,广东石油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履行国有企业能源供应职责,助力新中国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刚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广东石油,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一边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任,一边面临负债高、资产质量差、人员包袱重的困难局面。不等不靠,广东石油人以高度使命感和事业心,逐步实现从计划分配向市场导向的转变,率先树立起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大刀阔斧地开展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为保障工农业生产,广东石油在国家平价油计划包干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广泛开展自采高价油品,契合“三来一补”的市场需求,推出面向港澳的油品供应业务,有力支撑了广东经济腾飞。
1998年,国家对两大石油公司进行改革重组,广东石油省市县116家石油销售企业全部上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广东石油迎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22年来,广东石油大力推进能源供应 络发展,努力实现“有路就有加油站”,为支持经济发展、服务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2年来,广东石油自我审视,自我革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出定位清晰、扁平高效的企业管理体制。
目前,广东石油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油品供应商。2019年,公司向社会供应油气总量超过1750万吨,非油品交易额突破184亿元,成品油销售规模占据了中国石化系统的九分之一。自1998年上划中国石化以来,广东石油累计向社会供应成品油超过2.7亿吨,向国家和地方缴纳利税超过680亿元,连年入选广东省纳税百强企业。
2 能源保供 助力经济腾飞
今年3月,一个戴着口罩的加油站员工,一手加油、一手竖起拇指的形象被制成大型海 ,在广东19个城市数十块户外广告大屏轮播。这是社会对广东石油疫情时期“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承诺的认可。全省2300多座加油站、16000多名员工坚持能源保供,为医疗急救、疫区支援等车辆开通绿色加油通道,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为全省能源供应主渠道,广东石油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扛起能源供应重任,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石油一直致力于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能源供应 络发展,累计为特区供应油品超过8000万吨,有力支持特区经济腾飞。
除了在车水马龙的城市CBD、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广东石油积极发扬国企担当,将加油站 点延伸到荒凉偏远的山区、鲜有人烟的海岛,全方位保障区域能源供应。据统计,近三分之一的加油站 点位于郊区和乡镇,为服务春种秋收、助力乡村振兴默默坚守。
现在,广东石油遍布全省的加油站每天为超过200万车主提供加油、购物服务,每年为广东供应清洁能源超过1750万吨。无论是在资源紧缺的油荒时期,在疫情肆虐、暴雨台风、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面前,还是在特区成立4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广东石油始终坚持发扬国企担当,承担超过六成的市场供应重任,为保障国计民生贡献石化力量。近10年来,这些驻守在全省各地,为经济加油的服务 点,累计供应超过1.6亿吨清洁燃油,可供广东全省2000万辆汽车绕地球行驶两圈。
3 绿色发展 守护美丽广东
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河滘油氢合建站,工程人员正在对加氢设备进行最后调试,1个月后,河滘站将与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樟坑站连成区域保供线,为佛山区域数百辆氢燃料汽车提供氢能供应服务。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具有分布广、燃烧热值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广东石油抓住广东省大力发展氢能契机,依托中国石化氢能产业一体化优势,积极引领氢能应用落地。与此同时,广东石油集中人才、管理优势,制定首个加氢站、油氢合建站建设标准,建成国内首座具有国家资质认证的氢气检测分析实验室,将“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延伸到“每一克氢都是承诺”。
近年来,广东石油加快开展新能源建设,按照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打造“油气氢电非”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全省建成18座LNG/CNG加气站,78个充电桩,3座光伏发电站。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加油站正在进行一场家门口的绿色革命。从2000年起,广东石油连续10次推动全省油品质量升级,实现从含铅汽油到国Ⅵ标准燃油转变,硫含量从1000ppm降至10ppm。目前,广东已成为国内消费规模最大、车用燃油等级最高的省份。
现在的加油站,不仅绿叶红花,还因为应用了环保新技术,没有难闻的气味,含废污染的排放大幅降低。作为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试点单位,广东石油近年来持续投入超过20亿元用于绿色环保建设,包括创新绿色工艺,引进环保设施,对油库、加油站安装污水处理装置和清污分流系统,开展全省油罐防渗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2011年起,广东石油对全省油库、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改造,使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挥发的油气99%都得以回收,每年回收的油品超过9000吨,相当于1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用油量。
4 先行先试 创新驱动发展
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办之际,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加油业务在深圳98座加油站推出。继2015年全国首个推出微信支付加油业务后,深圳再一次“尝鲜”体验新业务。这既是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热土先行先试的缩影,也是广东石油积极拥抱未来,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社会公众深深感受到,传统的加油站正在进行一场智慧革命。原以加油为单一目的的加油站,正在朝着时尚、智慧、温馨的驿站转变。2020年4月,广东石油首个采用新加坡标准建设的中山埒西二加油站开业,时尚靓丽的形象,车牌自动识别、无感支付体验、数字活动营销等新功能,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加油站工业化刻板印象。
以互联 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广东石油正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零售新模式,构建“人·车·生活”高价值生态圈。
依托加油站 点,广东石油对内融合油品和非油品业务,对外加大跨界合作,持续丰富车生态内涵。近年来,广东石油合作“朋友圈”拓展到保险、金融、餐饮、车企等10多个行业,引入自助洗车、汽服、简餐、充值、保险、新车销售、旅游等20多种新业务,近10年来,非油品营业额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
自2012年率先上线全国首个电子商务购油系统,广东石油拉开了互联 转型发展的序幕,接连构建电子商务 站、官方微信、“加油广东”APP、微信小程序、私域营销平台、天猫旗舰店等互联 平台矩阵,聚集了超过2000万精准车主用户,为客户提供购油、充值、购物、金融、保险等10多项线上业务,全面颠覆传统油企经营模式。
5 人才蓄力
打造核心优势
在今年初的疫情期间,广东石油各加油站开始了口罩销售业务,1000多座加油站面向社会敞开供应防护口罩。这背后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就是广东石油非油品中心的普通员工司亚川。疫情暴发后,司亚川没日没夜地联系供应商,紧急采购了数十万片口罩供应给一线加油的员工。马不停蹄,司亚川通过对接中国石化熔喷布资源,落实各地生产厂家,为加油站销售口罩打通了货源环节,向社会提供了4600多万只质优价廉的口罩。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司亚川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广东石油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在促进员工成长成才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广东石油培养出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农民工等40多人。
在转型升级快车道上的广东石油,不断优化人才引进体系和培养体系。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引才、广纳人才,招收应届大学生、对外招聘成熟人才,创新引进互联 、大数据等新领域技术人才,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的人才引进体系。2020年引进高尖精人才150名,为社会提供超过2000个新工作岗位。
创新培养模式,广东石油建立了全系统首座企业大学——朝阳学院,标准化设置课程,系统化推进培训计划,每年全员培训100%覆盖,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系统的知识培训和能力训练。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与地方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易捷店长班”,定向招收学生,实现学生“入学即就业”,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促进就业的同时,也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成熟人才。
6 大爱无疆
履行央企承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广东石油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9年累计投入近4200万元扶贫,25个对口扶贫点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直接帮助5800多人脱贫,连年被授予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除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扶贫、党建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之外,在“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方面,广东石油通过细致调研,驻村干部与村民一道挖掘出河源福斗村一款百年老茶“托俚茶”,通过对其文化赋能,投资建设茶厂,注册商标,引进销售。“托俚茶”的推出,将为当地数百户茶农带来新的希望。
11月19日,广东石油佛山勒流北、清远龙山、东莞西大坦三座加油站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5A级“司机之家”,这是全国首批“司机之家”验收评级中为数不多的5A级单位。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广东石油就关注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餐露宿、长途驾驶,有的还带着妻儿一路谋生,这就是卡车司机的生存现状。全国的卡车司机超过3000万,他们一边肩负着物流和贸易“最后一公里”的重任,一边面临着吃饭难、洗澡难、休息难、洗衣难、过夜难等问题。为关怀这一群体,2019年起,广东石油在全省开始建设“卡车司机之家”,为千万卡车司机提供送餐、安全停车、休息、淋浴、洗衣干衣等“9+X”免费服务。如今,全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建成了824座“卡车司机之家”,每天都有超过20万的卡车司机走进“卡车司机之家”享受家一般的温暖。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广东石油坚持履行央企承诺,积极投身公益实践,持续回馈社会,建立人员超5800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连续8年开展“情暖驿站 满爱回家”公益活动,服务超过400万返乡摩骑和近5000万春运返乡人员,建成121座“爱心环卫驿站”,服务超过177万名户外劳动者。此外,街头巷尾、乡村山区,活跃着广东石油志愿者的身影,每年开展爱心献血、洁净海岸行动、安静高考、关爱明天等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时长超过79万小时。
撰文:王萱 摄影:高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