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噪音变和谐音符,我们在行动

噪音是指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WHO规定病房内白天的理想声音强度应控制在35~40 dB,若超过60 dB则比较吵闹。而长期接触噪音,会造成听力和视力的损害,还可能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胃肠系统功能紊乱以及肾上腺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1.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夜间床边交班、巡房发出的声音。

2.患者、陪护:患者因疾病及治疗发出的呻吟、陪护的打鼾声。

3.保洁、保安、配餐员:如保洁拖地、刷洗马桶的声音,保安在病房入口开关门的声音,配餐员推车送饭的声音。

1.治疗设备:呼叫铃、心电监护仪、呼吸机 警声,输液泵、肠内营养泵、注射泵 警声,雾化吸入时氧气管与流量表分离的声音,治疗车的声音。

2.生活用品:打印机、病床、陪护椅、陪护床、暖气、电视机、电话机、微波炉。

二、措施

为了消除噪音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身心舒适地接受治疗,我们进行了质量改进总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具体措施为:

1.以人为本,细节管理是关键。加强全体医护人员及实习生、护理员、配餐员、保洁员、运送工人等各类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号召大家创建安静病房。

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四轻:

(1)说话轻,说话声音不可太大;

(2)走路轻,禁止穿发出声响的鞋子,鞋跟适中;

(3)操作轻,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将声音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使其发出和谐的声音;

(4)动作轻,病房的门、椅脚要钉橡胶垫,小心开门、关门,各种推车轴承定期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3.做好对患者及陪护的宣教。


对入院患者做好探视制度的宣教,使他们了解噪音的危害,明白安静的环境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其在病房内禁止高声交谈,手机铃声尽量调低,避免互相干扰。

限制陪护人员,夜班护士每晚定点关灯、关电视,使同病房人员尽可能地保持作息一致。


4.对于使用中的仪器设备,调整好 警音的音量,并及时处理好 警音。

5.护士加强病房巡视,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及时替患者发声,解决患者需求。

6.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仪器。两种一样分贝的机器同时开放使用,可使噪音增加3 dB。

7.病房安装分贝仪,随时根据病房音量查找原因,降低噪音。

良好的医院环境是保证患者身心舒适地接受治疗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相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室实际情况和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定能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理想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赖妙娟,潘玉勤,陈爱,等.降低病房噪音同质化管理模式构建[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8):19-161.

[2] 陈艳红,刘美华,彭剑雄,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37-39.

[3] 蒋玲洁,韩露露,杨丽平,等. ICU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7):803-810.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