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 | 治理“全频段”,才能城市“低噪音”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度《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告》,南京夜间声环境达标率92.7%,居此项排名第一,白天达标率达99%,排名第二。只见繁华不闻喧嚣,南京的好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

也应看到,江苏的不少城市虽然在噪音治理上颇有成效,但仍有许多矛盾有待化解,需要向优秀城市、先进做法取经。一方面,是持续加强噪音治理的制度和体系建设。如深圳注重齐抓共管格局的建立,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发展与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的联合治理。如北京致力于健全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制定技术指标,控制新建的地铁、道路等交通设施对周边的噪音污染。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噪音防治的科技和产业。比如运用大数据系统,对城市噪音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科学制定防治措施和用地规划。同时,加大防噪降噪的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相关产业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多维度支持,让企业和市场为噪音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噪音治理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环节,其“全频段”治理的思路也可应用到其它各个环保领域。比如入夏以来,厨余垃圾的臭味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何通过全方位治理手段解决这个新问题,让垃圾分类效果更好?又如,土壤修复投入大、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是一项“花大钱”的工程,如何加强管理和技术投入,将修复的环节前置,减少后期投入?生态环境建设不容短板的存在,只有把全方位治理做细做实,才能为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交出高分答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