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不是很让你觉得很惊讶,这年头写头条怎么还有上热门的标题呢。最近开始玩抖音,都说我这个八零后的中年油腻大叔赶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人家都玩了N年的抖音我现在才开始玩,节奏有点带偏了,写啥都往上带个上热门。
言归正传,谈谈今天的主题,没错,又是烧机油。很多车友跟我开玩笑:“你除了烧机油,还能搞啥?”
答:我还会换机油……。
很多小伙伴觉得我肯定是猴子搬来搞笑的逗比吧,非也!平凡之中见神奇,就算是换最普通的换机油,也要用心去换,换的讲究,换得彻底,换得让你的发动机比同龄车长寿十年,当然了,这是题外话,下次专门做一档子节目和大家探讨如何换机油,今天就说说途观烧机油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摸索,途观烧机油的复杂过程可以整理出一个循环,玩过生化危机的朋友都知道,一切危机都有原点,找到了原地问题就好解决了,生化危机整个浣熊市爆发病毒的原点就在阿克雷山区的保护伞公司洋馆实验室,病毒从这里泄露经过水资源蔓延到整个浣熊市……最后才有了我们的分头小哥(里昂)和马尾小姐姐(克莱尔)以及王阿姨(艾达王)和吉尔大妈(JILL)狂扫丧尸阵、生劈暴君追踪者最后在核弹毁灭浣熊市跳出升天的经典游戏之《生化危机》。哎呀,我是不是又扯远了,应该说说途观烧机油的原点,为了让大家不觉得枯燥,我们结合图文,边聊边分析。
来的是这台原始版本的途观,就是大灯下边沿带个弧度的那款。这是最早设计定型的原版途观,也是用料最扎实的那批,绝对不会有纸糊的A柱那种事情。只要不是被重卡碾压,基本还是可以给你保命的。
车尾经典,这种圆孔设计的大灯,在同时代的迈腾和速腾上也有体现。这种尾灯不是LED的,除了灯泡容易坏之外,没多少缺点。
实表公里数,大哥一手车,没必要去调表。这个公里数是正常的。
车辆身份证。以前的车都把身份证放在机舱里,现在的都放在副驾驶侧的B柱下半截。
这两个故障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分析了。一个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个是中油底壳上的电磁阀,控制机油泵流量的那个东东。
准备开拆,这台车是我们的熊大师傅主刀,我心里很踏实。
断开发动机和车身连接之后,举升机举起车身。
掏出整个发动机……到这里,我们对这车为什么烧机油还只字未提,别急,不是卖关子,现在只是铺垫阶段。
心脏取出来了,准备分解……
这机器是模块化设计,都是大件一整块一整块的往下搬即可。
看到链条的时候我真是被惊得一身冷汗,居然还是老版本的链条和张紧器,开了十多万公里居然没有跳齿顶气门,我只能说你的运气真的很好。
小哥把缸盖整个端下来
拿下缸盖之后就可以看到气缸和活塞顶部了,活塞顶部有点点积碳我不觉得意外,但是看看这个气缸,已经被拉伤了,都是积碳和缺油惹的祸,必须镗缸。
拿下整个缸体……
准备分解缸体,油底壳肯定是不要了,都变形了,放油螺丝还漏油。
拿掉油底壳之后发现里面还算干净,没太多油泥和脏东西
取下大瓦,呵呵,我也只能呵呵了,严重的拉伤啊,估计是真缺机油。
对于活塞,我不 什么幻想,就算没拉伤也要更换,因为这批车的活塞环设计有缺陷,环薄槽窄,不换不解决问题。
但是不幸被我料中,活塞果然拉伤了,这也和对应位置的气缸壁被拉伤的事实相吻合了。
镗缸清洗的师傅来把东西带走,让他给我把零部件清洗和修复好,至于怎么修复的,一会会说到。
顺带把我定制的几样材料给镗缸的师傅带走,让他顺带给我加工好。
因为这款车原车是不带气缸套的,气缸就是直接在缸体打孔形成,既然拉伤了或者磨损了,按照维修手册要求是还全新气缸体,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我们决定用传统的镗缸镶缸套来修复他。
首先在原来气缸的基础上挖一个孔,孔的尺寸和缸套的外径一致(实际上会小几丝,毕竟要咬住缸套嘛)
然后镶嵌进去四个缸套,看到没,跟炮筒似的,缸套的外径和之前挖好的孔尺寸一致(实际上略大几丝,不然咬不紧),而内径则小于原车的孔直径。用镗床把这个缸套的内圆切削至出厂的尺寸(实际上是小三四丝,留点余量给磨缸用)
最后用油石磨头一遍喷涂研磨油一遍研磨气缸内孔,达到原厂出厂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完成气缸的修复。
同时呢,气门导管必须要换,尤其是2012年之前的上汽大众EA888机型,涉及到当时那批车采购的导管问题,我就不多说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反正修车内行的都懂。
换完导管之后检查气门接触面积。
最后研磨气门,让燃烧室达到最佳的密封性,这样你的车开起来才会有力才会省油。
从拆解到零部件加工的过程就是这些了,可是还是没有讲到为什么烧机油呀,你是不是已经有点着急了,没事,现在开始用一个小篇幅来把这个问题说透。
1、新车买回去的时候,肯定是不烧机油的,至少在头几个保养周期内,是不烧机油的。为什么呢,不是说车子没毛病,而是烧机油的条件还在形成和孕育的过程中,但是危机已经在发动机内部开始酝酿。
2、因为油品的问题(这个问题知道就行,不能深究,你也无权选择),从你提车回家的第一脚油门开始,积碳开始形成,刚开始是薄薄的一层,慢慢的就越积越厚……加上你又不愿意使用汽油添加剂来及时缓解和消除刚形成的积碳,导致了积碳越来越多。
3、同时原厂设计的废气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比如分离不彻底,曲轴箱通风形成的油雾本应该在废气阀内分离彻底,油归油气归气,油回发动机气归进气道,可是因为分离不彻底导致油气不分离,本不该进入气道的油部分进入了气道,然后重新参与燃烧,既消耗了机油,又进一步导致了积碳(机油燃烧后的积碳量远比汽油燃烧的积碳量大)。
4、因为2和3的双管齐下,燃烧室内的积碳越来越多,积碳慢慢往活塞以下蔓延,进入活塞槽,卡死活塞环,导致曲轴箱窜气量增加,窜气进去油底壳把油池激荡起好多油雾,这些油雾夹杂着窜气进入废气阀,此时的窜气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废气阀的额定处理能力范围。导致这些油雾几乎没怎么分离就进入燃烧室燃油,进一步加剧燃烧室的积碳。
5、加上原厂活塞环设计的缺陷,尤其是油环。大量积碳依附到油环上,导致刮油孔被积碳堵塞,油环刮不干净汽缸壁上的机油,导致严重烧机油,业内也称这种现象叫“下窜”,因为是发动机下部引起的问题(活塞位置算是发动机下部)。
6、本来已经举步维艰了,但是还有助纣为虐、推波助澜的,那就是气门导管和气门油封。气门油封老化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大众的气门导管材质和宝马奔驰相比,似乎不够耐磨,十个烧机油十个导管松,大量机油从气门导管和气门油封的空隙里面灌入气缸,和活塞环的问题相互配合,闹的不亦乐乎。
综上6点所述,途观烧机油不是某个单一的部位有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并且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同行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说,不就是个普通的大修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大修绝对不是洗洗干净换副活塞环换套气门油封就完事了,有人修的开个五年十年都没大事,你修的开个一年半又开始问题频发,这就是区别。同样的一道白菜豆腐,有人能做成国宴,有人烧成猪食,其中的区别您品,您细品……
接下来就是选配件了,也就是选材。为国选的是才,人才的才。为车选的是材,材料的材,此才非彼材,但是一理想通,材不行,则车不行。
活塞是通过关系订购的科尔本裸活塞,不带活塞环。原车配的ATG活塞质量不错,但是我认为有更适合的活塞环。
活塞环采用全钢气环配波浪油环。原厂ATG的是一道钢环一道球墨铸铁环,其中的细节就不一一分析了,不然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油环是波浪环,也不是什么新事物,日本车一直用这种,结构上来说,比一体环还要简单,但是简单胜在实用。
原车机油喷嘴泄压了,钢珠顶不住了,换新的。
二代1.8T的大瓦可以和三代EA888通用,三代是带红色涂层的,据说非常耐磨,能用好的我们就用好的,点点滴滴的改进才能造就品质。
放上曲轴
按固定力矩拧紧大瓦螺丝
安装好活塞……过程就不提了,此篇篇幅太大了。
安装好中体
后油封
机油泵和机油防溅板
全新油底壳
对接变速箱铺设汽缸垫
安装气缸盖
按规定力矩拧紧缸盖螺丝
更新全新的机油散热器和改进版水泵。我就是想问问大众集团,为什么你们的水泵这么容易漏水呢
更新四个火花塞
安装好火花塞
安装好铝合金的三通
准备安装涡轮增压,先把涡轮油管装好
四个新的喷油嘴和一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到位
16个气门顶筒全部更新,虽然原车的顶筒也没全坏,但是公里数长了,换了更加安心,你总不想再拆一遍吧。
链条轨道都换新的,毕竟塑料会磨损
闷盖一次性都换了,老化了容易渗油
顶筒泡油安装好
凸轮轴到位
安装好改进版链条和气门室盖,只要机油用得好,再开个二十万没问题。
张紧器是06K的改进版,不像06H的那样会跳齿。
废气阀,学名油气分离器,有的文盲粘油水分离器,大哥,水在哪里?你搞点水出来给我看看。烧机油,他绝对有份,但并不全是他的事情。如果你的车烧机油,想要换个这东西就解决,可能性存在但是不大。之前费了这么多口水和大家讲道理,无非就是告知大家烧机油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废气阀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那为什么车子必须要有这个油气分离器呢?如何才能有效分离油气呢?我们这里再插播一段科普类节目。
任何采用活塞式的发动机(几乎全世界所有车)燃烧后都有部分气体从活塞环泄漏到底部的曲轴箱。
这部分漏下的气体高温高压高速,会在底部油底壳的油池表面激荡起一层油雾,油雾和这部分气体一起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分离系统内,分离系统需要把这个混合物气体分离成油归油气归气,油则收集回去,气则重新燃烧。当然了,这是理想状态,其实是做不到100%彻底分离的。
德国有家很牛X的汽车电气公司叫博世,同样还有一家很牛X的汽车零部件设计公司叫德纳。这套油气分离系统就是德纳公司的得意之作,利用撞凝的原理,把油蒸汽先进行粗分离。
再让油气进入粗螺旋道,进行中分离。
最后进入细螺旋道,进行精分离。到这里,其实分离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人家还不满足。
最后再经过一个蜂窝状的分离器,再进行一次撞凝分离。基本上可以做到98%以上的分离率(说100%的都是忽悠人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设备,为什么奥迪大众不采用呢?大哥,你以为是白给的呀,人家德纳是有专利的,就像奔驰S级的自吸门专利,宝马7系和奥迪A8系列也采用这个技术,每年都要付专利给奔驰的,而且这笔费用还不便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