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承办,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协办的2021“蓉城智碳”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评选及实践活动共评选出来自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环保公益组织6个项目。
荣获2021“蓉城智碳”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一等奖的“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成都水源地绿色低碳科普公众教育项目”—“碳”秘垃圾的一生绿色低碳研学营第二期活动,于10月24日在安宁村水源地绿色科普教育基地顺利举行!约30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参与本次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引导大家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到底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一起来看看吧~
堆肥闯关赛,冲呀
“老师,比赛快开始吧,我等不及了”,小学员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将化身小小闯关者,根据“大象地图”,开启垃圾堆肥个人闯关赛。比赛共4关,每个关卡均有守关人,通过垃圾分类、厨余粉碎、肥料混合、堆体翻堆等层层关卡即可获得通关印章。
“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三明治堆肥法,将粉碎的厨余垃圾放进堆肥箱,再覆盖一层土,如此反复,最后用薄膜或盖子密封起来,我们的堆肥体就制作好啦”小小闯关赛使小朋友们感受到厨余垃圾的神奇之处,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小实验,大原理
下午,小学员们在绿色营造师的指导下,利用矿泉水瓶、棉花、纱布、石头等物质作为原材料学习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大家的作品创意无限。
经过一层层的填装,一个个小小净水器就这样诞生了,看着浑浊的污水经过一层层过滤后变成清澈的水,小学员们的成就感满满!其实,这个小小净水器的原理与大型净水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出一辙,真是小实验,大原理呀!
绿色低碳研学营
继续前行
后续绿色低碳研营在主办方支持下继续前行,以安宁村水源地绿色科普教育基地为实践场地,将堆肥产品应用到社区花园中,打造“乡土植物园”,在体验垃圾资源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了解植物与碳排放的关系,理解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争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让我们一起期待
低碳研学营第三期
“垃圾变身记,共建植物园”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