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楼上望河汾

在秋风楼上,眺望汾河与黄河交汇的水面,淡淡的白雾中,黄色的河面浩渺无际、波澜壮阔。

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蜿蜒而来,穿越高山峡谷、平原草地,由秦晋交际的龙门喷薄出峡,流到这宽阔的河面;而汾河也是自山西北部的宁武发源,流经三晋大地,从万荣县与黄河相遇。

这是一场盛大的聚会,既像久未谋面的朋友,更像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可以想象到的欢悦、激情和浪漫。

两岸的世代百姓和风云人物为大河并流的壮观景象或目睹、或生情、或歌吟。

秋风楼往西,越过几千米的河面是陕西地界,那里刚好有司马迁祠。想必写出《史记》的史学家、作家司马迁当年站在彼岸面对大河会无数次地发出感慨。

汉武帝刘彻更是数次亲临秋风楼所处的后土祠,在祭奠了后土女娲之余暇,泛舟河上,兴致高昂,吟出了名传千古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此时,我所处的秋风楼正是为了这首辞所兴建。

秋风楼

从秋风楼远眺汾河与黄河交汇的水面

上半段从汾河发源地宁武到太原;下半段从汾阳起,经孝义、洪洞、临汾、襄汾、新绛、稷山、河津,最后到万荣,汾河汇入黄河。我参加了下半段的考察活动。

这是一次环保之行,也是一次深入了解汾河文明的文化之旅。

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罗向东听取汇

丁村遗址处于汾河滩涂,考古发现“丁村人”是介于距今五、六十万年的“北京人”和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之间的古人类。沿河而居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汾河文明随着人类的居住便产生了。

陶寺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中国,也就是尧时代,也是处于汾河流域。

春秋时期的晋国都城同样沿河而筑,秦晋密切往来时期,汾河上舟楫不断,生意繁忙。

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把汾河两岸的百姓迁移到全国各地,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如此之举正好印证了汾河流域人丁兴旺,物阜民殷。

汾河是一条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洪洞大槐树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过徒步数十里走出大山,越过平川,来到汾河岸边看隆隆驶过的火车的经历。看火车从汾河沿岸驶过时,自然看到了那条由北而南的汾河。

那时的汾河像一面排场的幕布布满了整个河面,浩浩荡荡,气吞山河。从此,使我这个山里娃有了河的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山西师范大学学习,汾河就从身边流过,只要有闲暇时间必然要走近汾河。

秋日荷塘蛙声一片,冬日暖阳染红河面。大学生活因汾河有了诗意,有了沿河而下去寻找诗和远方的妄想。

襄汾汾河两岸

社会进入了一日千里、迅猛发展的时代,汾河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似乎有了不堪回首的况味,而事实上也正如此。

我们因袭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没有绕过那道坎,汾河作为母亲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悲惨命运:污染、撕裂甚至断流。曾经流水“哗啦啦”的汾河,从此日夜听到的都是呻吟和呜咽。面对如此现状,沿岸百姓的神经和良心也在经受着煎熬。

平日里,谁也没有在意上苍的存在,如果没有了阳光,没有了空气,没有了雨露,那么,人类就会罹难;同样,没有人在意脚下的土地,一旦土地失去了生长万物的功能,河流失却了往日的清泉碧流,人类面临的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好在人类存在羞耻之心,存在痛定思痛的忏悔之心。治理汾河、修复汾河,恢复汾河往日的流水“哗啦啦”之壮观景象,成了政府和社会的共识,这是由教训变为经验的典型案例。

百里汾河经济带洪洞滨河新区规划理念

从左往右依次为作家郝志远、陈为人、李景平、柴然

要恢复汾河往日的风采,重塑母亲河的尊严,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史上最严的政策出台了,把治理母亲河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如何实施,会不会像过去那样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正是我们汾河生态考察的任务。

事实上,通过沿途的耳闻目睹,给了我们应有的信心。汾阳的文湖文化园、孝义的孝河国家湿地公园、胜溪湖森林公园,洪洞的汾河滨河经济带建设、临汾尧都区的汾河湿地公园、襄汾的汾河公园、河津的莲池公园等等都是汾河的治理标杆。

汾阳的文湖文峰塔

我在临汾生活多年,对这座曾经闻名于世的“花果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回临汾都要到汾河公园散步,看到那满河的碧绿,还有两岸的湿地公园,流连忘返,乐然其中。

九州广场、桃花区、樱花区、荷花区……有文化、有色彩。高高的萱楼更是河中一景,既像河中哨兵,又像河中首领。最使我惊讶无数的水鸟在河的上空盘旋,在湿地栖居。大的如天鹅,小的如百灵,品种繁多,姿态各异。

一时之间,乐坏了摄影高手们日日长枪短炮架于河岸,捕捉飞鸟的动态和身姿。荷花池的夏天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织,镜头频现,花影与人影构建出和谐的画面。

临汾尧庙

丁村民居

汾河流域有很多支流,有些支流至今依然流淌着碧水清泉。

位于洪洞广胜寺霍山脚下的霍泉,这股泉水滋养了洪洞人民,同时也为母亲河输送着健康的血脉。

历史上,洪洞和赵城是两个县,当年为了争夺泉水,两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通过油锅捞铜钱一事分配水源。赵城青年刚烈坚勇,义无返顾,抹胳膊捋袖子,率先从滚烫的油锅里捞出七枚铜钱。从此,赵城享受了七成的水源,洪洞只能享受三成了。

此故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水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至高无上,第二,水源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正是有这两点作为支撑,到目前为止,不管世事如何变化,霍泉没有变,还是那么丰沛地喷涌,还是那么清澈和纯净。

相反,我们有大量的支流却被污染了,有些工厂的废水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汾河。有些地方表面上看,排污系统一应俱全,领导检查时才启用,领导一走就关停,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这种表面文章做得花哨,而汾河生态没有丝毫的改观。这都是前些年所发生的见怪不怪的事情。

霍泉

我们沿途重点参观了几家污水处理厂,比如孝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该厂是汾河流域污染治理的重点项目,是孝义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孝义,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更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厂处理规模为24000立方米/日。

现场参观时,正是正午时分,烈日当头,大地流火,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散发着浓浓刺鼻味的现场。从污水的入口到出口,中间经过数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在眼前:缺氧池、厌氧池、二沉池,一池池的污水在回旋、在氧化、在分离。

处理后的中水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由孝义市东义煤电铝集团煤化工有限公司使用。不仅解决了生产用水急剧短缺的问题,而且具有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还有河津市的污水处理厂,从规模和运作情况来看同样非常乐观。日处理规模为22000立方米左右,也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中水被4.3公里之外的莲池公园所使用,也供应市政喷洒和绿化用水。这些都是为汾河的生态改善做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们的母亲河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支大军的坚守,才慢慢地从噩梦中醒来,从被破坏和糟蹋得惨不忍睹中,渐渐恢复昔日的容颜。

生产流程示意图

汾河在万荣境内汇入黄河。在汾河的出口,我们看到了一排抽水机正在忙碌地抽水,把汾河水通过三级提升,灌溉万荣境内的大面积农田和果园,特别是苹果基地。

提汾河水浇灌万荣苹果园

万荣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苹果20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柿之乡”。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低,属于平原地带,利用汾河水资源可谓得天独厚。这个优势是别的沿河县市所无法具备的,这是万荣的幸运。

提起这个话题,分管环保工作的畅副县长满脸的得意之色,不过,他虽得意并没忘形。这个年轻帅气,说话干脆利索,典型万荣人性格的地方父母官,分析问题头头是道。

眺望汾河入黄,听取当地政府官员汇

他说,万荣收益最多这是事实,同样压力也是最大。汾河每段都有严格的排放检测标准,这是刚性规定,谁不达标惩罚谁。不过,难免有漏 之鱼。一旦漏了 ,河水流到万荣最后一站时,责任全都落到了万荣的头上,责任重如泰山啊。我开玩笑地说,受益多自然责任就重嘛。

站在秋风楼上,我的思绪在迅速地飞转,梳理着几天来走过的行程和参观的生态工程。

万荣的苹果享受着汾河水的滋养、稷山的板枣至今不失贡品的特质、襄汾绽放的荷花,彰显的是襄汾人的喜悦心情、洪洞秦壁村的生态种植,代表的是当代农民的现代化意识和经营理念……我的思绪溯河而上,参观过的地方在脑海中一幕幕地回放。信心和希冀也就一点点从心中升腾。

参观洪洞秦壁村生态植物园

汾河水灌溉下的洪洞瓜果

汾河水灌溉下的稷山枣

汾河水灌溉下的襄汾荷花

汾河生态只要按照目前的治理和修复的节奏发展,不远的将来就会重现当年的汾河流水“哗啦啦”之壮丽景观。屹立在河阴大地的千古后土祠和秋风楼,又会重新聆听眼前大河并流的交响乐音。

后土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6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16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