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山核桃采收最忙碌的日子,往年这个时候,瑶山乡贡坑村村民李应斌总是要把从树上打下来的山核桃青蒲,一担一担挑下山来,而今年挑下山的却直接是山核桃籽。“100公斤山核桃蒲,脱蒲后的籽只有30多公斤,能省不少劳力呢!”李应斌指了指身旁的山核桃脱壳机,笑着说,“这台机器只有几十公斤,挑上山来也比较方便。”
山上脱蒲还林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山核桃林的肥力。瑶山乡是我县山核桃主产区,全乡有山核桃经济林6.07万亩,年产值6120万元。由于山核桃蒲壳的碱性极强,山核桃在脱蒲过程中产生的汁液,如果不慎流入污水管 ,会导致终端池内菌种失去活性,如果不慎流入河道水体,会把鱼虾毒死。为此,作为我县山核桃主产区,瑶山乡通过探索创新“脱蒲还林”“统一处理”“变废为宝”的绿色处理模式,破解蒲壳处理的生态难题。
“首先,我们鼓励村民在山上直接脱蒲还林,目前全乡有90%以上的山核桃青蒲,都利用脱壳机在山上完成脱蒲。”瑶山乡生态办主任王勇介绍说,针对部分下山进行脱蒲的,则由农户及时转运到各村规范设置的堆放点,乡村统一回收处理制作成燃烧生物颗粒,实现废物价值提升。少量的壳蒲,由各村垃圾分拣员上门收集,乡集中转运至资源处理站,将蒲壳与黄土、稻草搅拌一同加工为有机肥,用于边坡绿化、道路两侧种花,实现废物有效利用。
据了解,以往为追逐短期内山核桃产量,林农们会通过使用化肥进行增肥,部分农户还会使用草甘膦、百草枯等农药进行除草、治虫。这种方式虽见效快,但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隐患,甚至严重影响河道水质。为保护好当地的母亲河“云溪”,瑶山乡一方面通过实施山核桃林统防统治、人工割草等措施,不打草甘膦等农药,实行林草复用堆肥,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资源利用,保持环境洁美,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河长制,梳理三张清单,加强河道清淤、巡河智能化和沿湖沿溪污水终端提升,目前瑶山乡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I类。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