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强调,要推广 “互联 +回收”的新模式。实际上,目前,国内如北京、天津、苏州等几个垃圾分类试行较早的城市,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种模式。近年来,我市启动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是运用了“互联 +回收”的思维模式。
与传统模式相比,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环节,形成“企业+市民”的分布,改变了以往市民唱独角戏的局面。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奖励模式,市民变被动为主动,垃圾分类热情高涨,这种模式在各地获得广泛认可。
一是建设生活垃圾分类 。苏州早在2013年便启动建设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 。借助 站建设,让市民了解苏州垃圾分类最新动态,发布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分享城市成功经验,下载垃圾分类小游戏。具有受众广、时效性强、管理便捷、响应程度高等优势,是政府垃圾分类宣传的最佳渠道。
二是建设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平台,每日推送苏州市垃圾分类最新动态,接受市民咨询与举 。微信平台和 站平台相辅相成,双管齐下为苏州垃圾分类宣传提供保障。
基于国内智慧环卫日趋成熟的发展水平,发挥互联 的优势,大力推动垃圾分类监管信息化,在垃圾分类企业和政府监管的过程中,使众多城市受益。
以在这方面领先的天津生态城智慧环卫监管平台为例,通过互联 与垃圾分类监管的融合,可实现在线监管垃圾分类设施的功能,具体到每台物品回收机的位置、地图分布、容量、责任人等详细信息。我们的城市有数以万计的垃圾箱,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互联 为这些设施的监管提供了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环境。作为智慧环卫建设的重要环节,“互联 +垃圾分类监管”将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政府与企业管理。
大到不同城市,小到不同社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习性,垃圾分类需要因地制宜合乎城市特色。“互联 +垃圾分类大数据”是基于垃圾回收、宣传、监管三方基础上,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得出不同对象垃圾分类的差异化需求,最终对症下药形成不同的垃圾分类方法。这种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各社区各自为政,打破垃圾分类信息的孤岛效应,形成因地制宜的特色管理。“互联 +垃圾分类大数据”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政府和企业需要更多关注的领域。(刘栎 整理)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