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 融合”蓝色体系,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图为三一街区居民将垃圾拿往“小蓝屋”进行分类回收。章帝 摄
如今和李娭毑一样,三一街区的业主们每天都会将自家垃圾送到这个“小蓝屋”进行分类处理。这也是长沙县城市管理局联合湘龙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创举。
三一街区“小蓝屋”位于小区15栋裙楼,外墙贴有环保树,并悬挂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知识,向居民朋友宣传垃圾分类。
2018年以来,全县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强化宣传,在各部门、镇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生活垃圾增长率从2017年的15%下降到2018年底的-1.38%,取得了“稳住总量、控制增量”的成效。
目前全县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收运体系已相对完整。为完善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投放、运输、处理体系建设,去年全县重点选取了湘龙街道湘瑞社区、湘郡社区建设“三 融合”蓝色体系,以“蓝箱”分散收集、“蓝屋”片区集中、“蓝鲸”区域运输、“蓝岛”分拣加工为载体,并利用 上商城的共享型互联 大数据智能云平台为线上支撑,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分级进行收集、运输与处理,促成互联 、垃圾分类 络和再生资源 络的“三 融合”,逐步建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长沙县模式”。
“今年我们计划在城区全面铺开’小蓝屋’布点。”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区块链+蓝色可回收物体系”模式,他们将在城区5个街道分别建设1个“蓝岛”,配备相应数量的“蓝鲸”,打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收运体系,在整个城区形成“三 融合”蓝色完整体系。同时将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使垃圾分类工作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为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