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环境下,唯听提供了卓越的听力解决方案。在3月27日-30日召开的2019美国AAA大会上,唯听美国临床放大研究中心的Francis Kuk博士带来了哪些噪声中言语测试的最新研究和理念?
噪声容忍度作为噪声中言语性能的预测因素
配戴助听器的患者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是使用助听器时有噪声。
很多听力损伤患者认为助听器的性能比正常人的听力能力要差。
尽管助听器能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但仍需要对听力反应付出很大的努力。
Francis Kuk博士认为,噪音下的语音问题与信噪比损失有关。噪声中的语音问题可能跟语言理解能力无关,问题出在了对噪音的处理上。
Francis Kuk博士解释了在保持语音理解的同时测量噪声容忍度的必要性。
知道患者愿意忍受(或容忍)多大的噪音,同时确保同样可接受的语音理解,可以预测他能否在嘈杂的环境中成功沟通。但每个人的噪声容忍度和结果衡量标准可能不同。
如果可以通过一个可靠的工具评估配戴者对噪音的容忍度,并预测助听器在现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这将对患者十分有益的。
什么是可接受的噪音水平(ANL)测试?
Francis Kuk博士介绍,正常听力人群的可接受的噪音水平约为10dB,成功的助听器配带者接受的噪音水平≤7dB,不成功的助听器配带者接受的噪音水平>13dB。
Francis Kuk博士介绍了噪声容忍度跟踪(TNT)试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噪声容忍度可作为噪声中言语性能的预测因素。
噪声容忍度(TNL)表示听者在保持语音理解的同时能容忍多少噪声。
TNL越高,表明患者对噪声的容忍度越高,也就是对噪音有更强的免疫力,或者不那么容易分心。
此外, 告中还探讨了ANL和TNT的区别,以及一些可能改进TNT的技术。Francis Kuk博士认为,改善噪声容忍度不仅揭示了技术的好处,而且间接地减少了患者在噪音环境中的听力困难。
一个可以反映认知及工作记忆能力的言语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听力行业的专业人员对在临床中采用认知测试很感兴趣。将这些测试与传统的语音测试相结合,可以使测试更有效、更便捷。
Francis Kuk博士谈到,我们的许多用户都是有认知问题的老年人,这意味着他们的记忆能力会有问题,而且没有认知问题也并不代表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我们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特别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言语交流。
Francis Kuk博士认为,记忆能力测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听力损伤患者的交流障碍问题。
对于听力行业的专业人员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衡量方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优的听力重建解决方案。
如何进行记忆能力测试呢?
Francis Kuk博士介绍了由美国ORCA研究的一种重复回忆测试(RRT)方法。
该重复回忆测试(RRT)使用不同信噪比下的高语境句和低语境句进行测试,每种语境下有6个句子。
患者首先重复句子,然后进行回忆,根据回忆的准确性评估他们的记忆能力。
为什么RRT测试选择6个句子?
Francis Kuk博士谈到,语音测试的可靠性取决于测试项目的数量。测试的项目越多,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越强,但耗费的时间越长。
6句是在回忆测试中使用的最大句数,超过了这个数量,正常人也很难进行回忆。
Francis Kuk博士深入分析了RRT的原理,讨论了这种测试的有效性、可靠性,证明了RRT测试还可以有效反映方向性麦克风和降噪功能的潜在益处。
关于RRT测试的应用,Francis Kuk博士也给出了一些建议,还介绍了一种快速RRT测试的方法,可以把原来的25min测试时间缩短为6min,使这种测试方法更为便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