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经公布,吸收了我们联系点的8条建议,实属不易,太有成就感了!”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员姚华全感慨万分。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上 的25条建议中有8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采纳或部分采纳,实现了参与国家立法“零”的突破。
2021年8月,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征求意见的指示,在群众中展开了征集活动。
此次征集启动了“1+4+X”的工作机制,除了让联络员、信息采集员深入楼栋、街巷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还通过“云上会议”、微信和“法治街区”小程序等征集群众建议。共向1600余名群众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17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8条。
具体修改情况如下:
一是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完全采纳增加“了”的修改建议;
二是第一章总则第十二条“对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完全采纳了增加“表彰”作为精神层面褒奖的建议;
三是第三章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十条“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排放噪声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和物品。”完全采纳删除“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中的“的”字,消除歧义、明确法律本意;
四是第六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四十六条“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应当明确噪声污染防治要求。”部分采纳了将重要考虑因素修改为必要因素的建议;
五是第六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警车、消防救援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安装、使用警 器,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等部门的规定;非执行紧急任务,不得使用警 器。”完全采纳了将草案第四十五条 “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 器”中的“禁止”修改为“不得”的修改建议;
六是第七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六十四条第二款“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完全采纳了删除“产生过大音量的,应当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
七是第七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六十五条“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完全采纳了增加“饲养宠物”作为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对象的建议;
八是第七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新建排放噪声的工业企业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 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违反本法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改建、扩建工业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噪声污染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 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完全采纳删除“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保护”的修改建议,保证前后条文对主管部门表述统一。
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继续坚持“联动共建”,打造沙坪坝特色品牌,为国家立法和建设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窗口”,作出沙坪坝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