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犯错背后的另一个原因

有两个人打枪,一个人总是打歪,而且歪的角度,歪的程度都差不多。另一个人也打歪,但是歪上歪下都有,偶偶不歪了还能命中一枪。

如果真要让你选择一个,你会选哪一个?

如果说《思考快与慢》说的是人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的各种认知偏误,那么《噪声》说的就是人在做判断时候的各种噪声。

前者就是那个总是往一个方向偏的枪手,后者说的是那个总是分散开,就像被噪声影响了一样的枪手。

万维钢老师在专栏里第一时间给我们介绍了这本书,启发非常大。

《思考快与慢》已经是行为心理学里绕不过去的集大成著作,所有和决策相关的领域都会引用卡尼曼他们的研究,里面的每一个偏误都能给我们的大脑洗一次澡。

比如禀赋效应,锚定效应,启动效应等等各种效应,叙述谬误、规划谬误、正是偏差各种偏差,还有损失厌恶、心理账户、前景理论等等各种概念。每一个概念认知和精确化的过程,都是一次对认知的磨砺。

《噪声》这本书也是,每一个判断动作背后,其实有很大的噪声。

相似的案件,一个判了117天,一个却判了20年;早上10点的毕业答辩就比下午四点更难通过;如果当天被告生日,法官也会从轻发落。

这个从重到轻,从过到不过之间的判断差,其实就是噪声。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判断,同样的环境和信息,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判断。

这些判断结果之间来回跳动的越不确定,说明噪声越大。

有些判断噪声多大也无所谓,因为决策就那么几个。但是有些判断噪声越大,其实越不公平,长期来看一个人风险也就越大,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划到了边缘,做出了极端的判断。

偏见的确不对,它让你陷入了思维的误区,让系统1带进了沟里。但是噪声也很重要,判断的噪声太大,就算你运用了系统2去理性思考,做出的决策依然会偏离正确的道路。

错误=偏差+噪声。这是卡尼曼在《噪声》里补全的决策和判断领域地图后的公式。

偏差是系统性的错误,是往一个方向偏,是普遍的偏左或者偏右,是一致的行为,也是全人类的通病。

但是噪声不一样,噪声是分散的,是互相之间都不一致。每个人的噪声源头不一样,也许是情绪,也许是意外的信息,也有可能是简单地饿了。

对于错误来说,偏误和噪声贡献一样大,也就意味着你不管减少噪声还是减少偏差,都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减少偏差,能让你离正确近一点。

减少噪声,能让你收缩辐射范围,也让你离正确的概率大了一点。

多调用系统2,启动理性思考,是减少偏差的方式。

这样,我们就能离正确近一点点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