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隔音设施工程施工总承包公开招标。
从中获悉,南大干线创新城段的噪音敏感点,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曾边村安置区、谷围新村、新造新城安置区、思贤村等。
具体如下: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为南大干线重要路段,位于广州大学城的东南角,规划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内。
项目路段范围内路线呈东西走向,西起规划市新路,东止于新化快速路,路段长4.957km,标准段路基宽度 65m。
本道路采取主辅分离的交通组织形式,主线为城市快速路,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 80km/h;两侧辅道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 40km/h。
全线共设1座跨线桥、2座隧道、2座匝道隧道,新建中小桥梁、人行天桥各 4 座、公交车站7对。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建成通车后,道路两侧声环境及敏感点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将明显增加。
其中,所涉及敏感点包含: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曾边村安置区、曾边村安置区幼儿园、新造保障性住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北约村、谷围新村、新造新城安置区、思贤村沙园、思贤村和莘汀村。
具体如下图:
告指出,由远期(2036年)声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各敏感点声环境敏感建筑噪声预测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根据环评 告表中要求,在金光西跨线桥高架段两侧安装3m高直立式声屏障。
同时,对声环境敏感建筑楼层安装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措施,以保证室内噪声值达标。
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敏感点分别为: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 1~2 排、暨南大学番禺校区 1 排、
曾边村安置区 1~2 排、 曾边村幼儿园 1 排、新造保障性住房 1~2 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1 排、北约村 1~4 排、
谷围新村 1~3 排及 4 排顶层、新造新城秀发村商业楼 1~3 排、
思贤村沙园 1~3 排、思贤村 1~3 排及 4 排顶层、莘汀村 1~2 排及 3 排顶层。
具体如下图:(下图根据官方文件及工程图而制)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1~2 排、暨南大学番禺校区 1 排
曾边村安置区1~2 排、 曾边村幼儿园1 排、新造保障性住房1~2 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1 排、北约村 1~4 排
新造新城安置区1-3排、思贤村沙园 1~3 排、思贤村 1~3 排及 4 排顶层以及谷围新村 具体见上图
项目采取了主动降噪工程措施,对新建后的金光西大道跨线桥采取声屏障措施。
对于采取声屏障等噪声主动控制工程技术措施后,室外声环境质量仍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要求的敏感点,以及项目其余超标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措施,保证室内声环境质量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
除在项目批复前已取得环保部门批复的学校、居民、医院等沿线规划敏感点,其余沿线规划敏感点若在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告批复之后开始进行环评、建设,则由规划敏感点的建设单位根据噪声管理要求自行进行隔声窗的安装。
在具备操作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采用户外降噪措施,使交通噪声传至敏感点的室外噪声基本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若不具备采用户外降噪措施条件,或采取户外降噪措施后敏感点仍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再考虑采用通风隔声窗等以保护室内环境的降噪措施,降噪效果应以保障居民点昼间正常生活及夜间休息为最低要求。
其室内噪声标准参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予以控制,
其中,起居室室内(关窗)昼夜噪声控制在≤45dB(A),
卧室室内(关窗)噪声控制在昼间≤45dB(A)、夜间≤37dB(A),
其他功能用房执行相应噪声限值标准。
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 沿线噪音敏感点分析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