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改人:钱玉清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2012年书法 ·书法海选
“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草书中堂 规格 136cm×68cm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作品评语
钱玉清示范作品
草书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堂 规格 180cm×72cm
创作解析
“欲其博也先专,与其肆也宁谨”
■钱玉清
林散之说过:“无人领路,天才也易入歧途。”稽之书史,无师自通成功者寥寥,一些有声望的书家早期都有名师耳提面命。鉴于此,学习书法离不开拜师求艺的过程,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老师指授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缩短与成功的距离。然学习书法又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生命行旅,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志、趣尚、审美、禀赋都不一样,因而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认知、裁鉴、取舍也会不一样,所以,学习书法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许多老师在教授时也只是在方向性、概念性、技巧性等诸多方法论上作引领、阐解,具体还是要由自己去把握、抉剔,至于个性的塑造、格趣的形成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开明的老师常“以手指月”,而令学生“见月忽指”。
尽管如此,学习书法还是有相对约定俗成的规律可参考的,通常应依遵从静到动、从慢到快、从正到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次第渐进的方法。当然,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甚或反其道而行之的,但又有多少人因此功成名就、得偿所愿呢?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走得太快容易摔跤、吃得太快容易哽噎。务先参透一家一帖,以后酌情再渐次“加料”,也可加一二种“料”,或加更多“料”,总之,未必“囊括万殊”才能“裁成一相”,囊括二殊也能“裁成一相”,也就是说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甚至执守一门一派、一家一帖,再镕铸己意、化人为我,成功者也大有人在。我们断不能把书风的创立和形成定义在“多就是好”上,有时可能正好相反。要之,不是取法越广就越好,并以此来衡量艺术成就的高低。赵孟頫、董其昌取法广吗?这就是明证。特别是对刚起步阶段的书友来说,穷通一家在特定的时段和时空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切勿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项穆论书曰:“夫正宗尚矣,大家其博,名家其专乎,正源其谨,傍流其肆乎。欲其博也先专,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忘,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斯谓知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