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生产性噪声分为三类: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机械性噪声包括球磨机噪声、剪板机噪声、机车噪声和纺布机噪声等。

  空气动力性噪声包括风机噪声、燃气轮机噪声、排气锅炉放空时的噪声等。

  电磁性噪声包括发电机噪声、变压器噪声等。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烈的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 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分贝(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对噪声超过85分贝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预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执行又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四条:

  噪声源的控制

  以无声或者低声的工具代替高噪声的工具。例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焊接代替铆接等。

  噪声传播的控制

  吸声:用多孔、透气的材料装饰在房间内。

  消声:消声器安装在设备的气流管道上,减弱空气动力性噪声。

  隔声:将发声的物体封闭起来。

  隔振:在振动设备上设立隔振装置,消除辐射噪声。

  阻尼:用阻尼材料涂在噪声辐射体的表面,增加声能的消耗,降低噪声。

  噪声接收的控制

  使用耳塞、耳罩、防声帽盔等隔声,隔声效果良好。安排休息时间,使劳动者暂时脱离噪声环境,减轻噪声危害。

  卫生保健措施

  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应该进行定期体检。对听力下降者,予以治疗,重症者调离岗位。有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准参与有强烈噪声的作业。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得多。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分贝(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分贝(A)至90分贝(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护耳器的使用在我国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许多多的地方早就应当使用护耳器,但至今仍没有采用。因此,应当提高对使用护耳器意义的认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