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噪音扰民何其烦 群众盼还安宁权

编者按

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事关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环节。而城市管理中往往有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噪声污染、施工扰民等,让人颇为头疼。本 今起推出城市管理系列 道,聚焦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不回避,不遮掩,探究原因,分析对策,以期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与启迪。

入夏以来,许多居住在城市的居民经常开窗时会发现,随风而入的除了清风,还有各类不堪入耳的噪声:交通噪声、餐饮噪声、施工噪声、装修噪声、商业宣传噪声、广场舞噪声……这些噪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声声入耳,令人心情烦躁,屡禁不绝,有的甚至会升级为邻里冲突和群体投诉。

据了解,噪声扰民问题年年都是城市居民夏季的投诉热点。市民们盼望相关单位加强监管,开展常态化治理,引导大家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共同营造安静的宜居环境,还公众安宁权。

噪音扰民何其多

“楼上的孩子练琴总是练到晚上十点钟之后,家里的老人休息得早,经常被吵得无法入睡。”郑州市市民王先生全家深受琴声滋扰之苦,数次跟楼上的家长沟通,但收效甚微,甚至因为练琴时间的问题,还跟邻居发生过口角,两家闹得行同路人。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普及率大幅提升,几乎每栋楼都会有嘹亮的乐器声传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对练琴时间并没有注意,练琴的时间跟周边邻居的休息时间发生冲突,干扰了左邻右舍的休息。“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出个规范,晚上十点钟后禁止各种乐器的练习。”王先生说。

生活中的噪声污染不仅仅有乐器声音。最近,郑州市郑东新区某小区的业主赵先生就被隔壁的装修噪声搞得心烦意乱。“小区物业规定早上9点之后晚上7点之前是装修时间,但是装修工人为了赶工期很少遵守。”张先生说,震耳欲聋的冲击钻声音让放假在家的孩子无处躲避,无奈的他只得把孩子暂时送回了老家。

采访中,鹿邑县城管局12345县长热线的负责人介绍,入夏以来,每个月几乎都能接到10余件涉及噪音扰民的群众来访或电话投诉案件,这也属于城市管理中的难题之一。在市民的平时生活中,除了邻里之间的噪声干扰之外,群众投诉最多、最为常见的是商业宣传、广场舞、暴走团等产生的噪音扰民问题,这类扰民的噪声往往屡禁不绝、反反复复。

职责不清处理难

今年高考和中考前夕,某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东关一广场内晚上播放高音喇叭、跳广场舞的噪音扰民现象,组织了公安、城管、文化等单位进行现场政策宣传和集中清理治理,类似现象暂时偃旗息鼓。但好景不长,在高考中考结束后,附近居民又接连拨打12345县长热线投诉,反映噪声扰民死灰复燃,每晚噪音持续至深夜现象依然如故。

齐抓共管是关键

噪音扰民问题是群众最为关心、关注和期盼及时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全社会齐抓共管,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一,宣传、公安、城管、环保、住建、文化等政府职能部门,要真正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立足职能,各尽所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第二,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平时应该重点在“时间的选择、音量的控制、地点的规范”上下功夫,对产生噪音扰民问题的个人和集体,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第三,在常态化加强对广场舞、健身舞、暴走团、个体商户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市民群众的公德意识,倡导提高文明素质,改变“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第四,12345热线受理中心和相关责任单位接到群众拨打热线投诉后,要立足“群众热线,立接立办”的原则,及时转办、督办、案结事了。第五,相关执法部门对累次投诉不整改的个人或集体团队,要依法依规严肃打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