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件互联 +为特色的筠溪科创园
以在线新经济为特色的智慧麦湾
以集成电路设备为特色的曹路工业园区
以碳循环产业为特色的老港碳循环产业园
……
位于浦东区域边界的镇域地区
正凭借广袤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
酝酿一场新的产业变革
如今,空间载体不足制约着浦东产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镇级特色产业园区紧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承接张江等科创品牌资源外溢,是浦东产业资源集聚示范引领效应的探索实践。
三林筠溪科创园:
转型“智慧产业社区”
在上海版图的中心腹地三林镇,交通线路的触角还未抵达,城市拥挤的人潮在这里戛然而止。事实上,三林镇是浦东新区西区版块的一块难得的“大衣料子”,是浦东西区的桥头堡、张江企业资源外溢的护城河。从产城融合的角度,三林又是一个人口大镇,街道人口达到40万,已经形成人才蓄水池。
既有地利,又有人和。
位于三林的筠溪科创园是上海浦东软件园的重要构成部分。诞生于1992年的浦东软件园,缘起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合作协议,作为“部市合作”的典范,背后是中国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国家战略。
近年来,筠溪科创园坚持以“智慧产业社区”为转型方向,全力发展“互联 +”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了“以信创产业为核心,以在线新经济和工业互联 为支撑”的三维数字产业体系。
产业方面,紧紧围绕产业核心环节重点布局,园区主导产业涵盖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数字文化、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示范和引领作用日渐显著;同时积极布局软件信息服务业新兴领域,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发展机制,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应用的发展模式。
筠溪科创园还与浦东区域协同联动,毗邻三林的前滩商务区将为园区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前滩中央活动区以总部商务为发展定位,已吸引集聚了诸多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成为浦东重要的第三产业增长极。其中,数字新媒体产业(TMT)是前滩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TMT以新媒体为基础,将IT公司和电信公司连接起来,与筠溪科创园正全力发展的“互联 +”三维数字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前滩地区形成总部经济效应,能够通过“总部-制造基地”的功能辐射链条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筠溪科创园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充沛的载体空间,将承接前滩总部经济的外溢效应,并在制造领域与前滩高度互动,促进TMT及相关制造环节就近落地,实现产业的协同集聚。
趣头条是一款由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的内容资讯APP,定位为一站式泛娱乐内容平台,于2016年6月正式上线,倚靠差异化定位、独特的获客机制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快速发展。凭借出色的内容创新与阅读体验,趣头条一跃成为移动内容聚合App独角兽,于2018年9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创下当时中概股赴美上市最快纪录。
一个中大型的互联 公司往往已拥有成熟的生态,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孵化器,当其成长壮大后,人才自由流动也就自然形成产业资源的溢出效应。
从这点来看,筠溪科创园未来可期。
老港碳循环产业园:
聚焦“碳循环”主题
在上海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共计4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中,唯独缺少低碳环保领域的产业园区。
而在老港工业区,以森蓝环保、新禹固废、奥威科技、新金桥环保、敏欣能源为代表的多家碳循环企业已经集聚,涉及技术开发、设备生产、能源供应、综合资源利用等各大领域,已经逐步呈现一定规模,碳循环产业集聚区已经逐渐成型。
老港镇抢抓国家“碳达峰、碳循环”战略带来的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机遇,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行业示范为主线,正在全力打造一个集碳循环运维管理、研发设计、行业应用、技术交易及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碳循环示范园区——老港碳循环产业园,并积极争创低碳环保领域的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着力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低碳技术集聚区、产业化试验基地。到“十四五”末,园区预计累计投资50亿元,引进碳循环科技企业200家以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累计低碳技术交易额20亿元,引进低碳产业孵化器10个,新增碳循环产业从业人员超5000人。
依托上海老港固废基地环保科创中心建设,园区将聚焦“碳循环”主题,引入国家级智库,主动对接和承接基地科研创新成果,提供碳循环前沿技术产业化空间,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和专家认证体系。同时,与上海老港固废基地环保科创中心错位发展,聚焦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的研发和产业化阶段,与该中心聚焦中试阶段形成错位互补。
老港镇还在探索“BP”模式(即“Base+Park”),在环保科创中心 批阶段,利用园区承载空间,联合吸引各类科研机构入驻园区进行应用场景研发等;在中心建成后,合作导入科研机构开展中试,并由园区提供产业化空间。
此外,老港镇还探索成立碳循环产业引导基金并发挥其撬动作用,围绕产业链招商。依托上海老港固废基地,制定碳循环产业引导目录和招商图谱,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定位,重点引进一批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契合度高、成长性好的链上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高东工业园区:
打造邮轮配套产业的集聚地
高东镇,位于东海之滨,与崇明区长兴岛和横沙岛隔江相望,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豪华邮轮产业为转型方向,集聚邮轮相关产业链。
近年来,中国的邮轮旅游业市场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国产大型邮轮的迫切需求。
2019年10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点火钢板切割,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
每艘邮轮售价高达数亿美元,邮轮产业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一体。此后5年,将需要800-1200家邮轮配套中小型企业密切配合外高桥造船厂建造邮轮。例如,以邮轮舱室为代表的内装内饰项目,占全船总价48%,包括系统设计、基材生产、集成装配、实船安装等业务环节,年均总产值将达2.6亿美元。而高东工业园区毗邻外高桥造船厂,是最适宜作为产业配套项目的园区。
高东镇将发挥地理优势,打通邮轮项目上下游产业布局的全链条,带动产业升级。高东镇还成立了邮轮产业项目联合办公室,作为邮轮产业的集中招商统筹平台,推进相关产业项目的落地。
目前,高东工业园区已集聚戎美邮轮、兆和船舶、凯航通力等一批邮轮制造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上海兆和通风工程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高东镇的邮轮配套企业,公司将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HVAC(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管道工程的实施为载体,打造邮轮及高端客船HVAC通风系统及产品国产化的专业平台,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端船用通风系统集成商。
围绕产业定位,依托豪华邮轮制造基地,高东工业园区正制定上下游产业引导目录和招商图谱,重点引进一批与邮轮制造产业契合度高、成长性好的链上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作为浦东新区战略预留空间,地处郊区的一批镇级特色产业园区承担产业延伸和拓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的使命,促进浦东产业生态资源聚沙成塔,核心优势产业更集聚融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不断迈进。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