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区”可变为景观区

近年来,一些地方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非法倾倒,大量农村自产垃圾回收难、处理难,致使垃圾围村,污染下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被不断稀释,埋下环境污染等多重隐患。专家认为,亟待打破城乡环保二元结构,深化农村环保治理改革,建设美丽乡村。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全国有7.8万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1.4亿人。然而,多地基层干部反映,城乡二元、监管力量单薄、环保规划滞后、治污投入欠账大等问题,稀释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使农村垃圾围村易发。

住建部等十部门曾联合出台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部分干部及学者建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治污规划,以治污下乡对冲污染下乡的诸多负面影响。

污染下乡和垃圾围村并非无药可救。例如,在湖北武汉,“垃圾区”就成了景观区。第十届园博会的园址就选在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张公堤附近的垃圾填埋场上。过去17年间,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形成了长约1300米、宽约350米的堆体,相当于60多个足球场大小,垃圾量超过500万立方米。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说,园博会不选好山好水,而是建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上,虽然挑战巨大,但也为治理垃圾围村难题探索了破解之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16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