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火力发电 讯:生物质能被认为是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重要路径之一,且得到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但目前仍有一些部门意见不统一、持有不同看法,导致一些地方政策不明晰、路径不明确,成为制约农村生物质清洁取暖发展的最大束缚。
“清洁取暖需要大力推进‘宜柴则柴’。”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在日前召开的2019中国生物质清洁取暖及产业化发展(阳信)峰会上呼吁,“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产出的生物质原料折合11.7亿吨标准煤,且将持续增多。生物质资源可再生,用不好是个害,用好了是块宝。”
示范——
顶着压力打造“全国首个”
作为我国的鸭梨之乡、全国畜牧百强县、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废弃木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曾是让阳信县头疼的“废弃物”。然而,“观念一转天地宽”。现在,每年5万吨的梨树剪枝、80万吨的秸秆、10万吨的锯末以及150余万吨的牛粪都已经成为该县实施生物质清洁取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新国坦言,“我们推生物质清洁取暖没有成熟的先例,政策也不明朗,真的是顶着压力干。”
事实上,近年来生物质燃料加工及节能环保炉具技术不断进步,生物质燃料适配专用清洁炉具已实现高效低排放。而且,由于具备布局灵活、适应性强,适宜就近收集、就地加工、就近消费、分布式开发利用等优势,生物质能被认为是适应于北方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区冬季取暖的重要路径之一。
掣肘——
政策不明晰束缚“手脚”
尽管试点取得成效,前景也被看好,但生物质清洁取暖却并没有多点开花。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在清洁取暖的技术路线中,煤改气占58%,煤改电占36%,集中供热占5%,剩下1%左右的市场由地热、太阳能和生物质等组成。制约生物质清洁取暖发展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窦克军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生物质供热领域应用优先准入保障和经济激励措施不足。同时,生物质能的产业标准、监管体系以及资源保障体系都有待加强与完善,这些都导致生物质清洁取暖进展缓慢。
升级——
应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吴吟认为,要把农村生物质清洁供暖纳入公共事务管理范畴,让城市和农村居民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逐步发展和增加农民冬季清洁取暖补贴。相关部门要制定和滚动修订生物质清洁取暖技术标准和领跑者计划,形成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在服务方面,一个区域可发展一家或少数几家综合服务商,向用户提供生物质清洁取暖设施及运维服务,对区域取暖带来的大气环境质量要负总责。
“探索生物质清洁取暖的更好路子,需要创新理念。在清洁取暖处于百花齐放时期,要允许和鼓励各种路径探索,发展‘多能联供、多点联 、多废联消、多品联产’,还可以结合5G技术等科技创新催化清洁取暖更好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路子。要将生物质清洁取暖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吴吟强调。
窦克军则建议,要推动生物质清洁取暖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生物质清洁供暖应用的优先保障和公平准入,加强生物质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建设,建立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完善生物质热力和生物质燃气价格机制与补贴机制,并加强生物质能各领域标准制定和监管实施。
原标题:生物质清洁取暖为何叫好不叫座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1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 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