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了农村供水工程投资4667亿元,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3.4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4%,比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广大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才能吃上水的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
就在几天,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明确要求,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60%以上。
由于小时候在西北农村生活过,笔者对农村人吃水问题印象深刻。记忆中,既从深山沟里抬水吃过,也从深井中挖水吃过,由此体会到农村人吃水不易,甚至每一滴水都值得珍惜。近年来,每遇老家农村来人,都会打听农村人吃水现状,10年前得到的消息是,农村人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不过,到今天也不是所有农村人都用上自来水。虽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4%,但还有16%的农村家庭目前没有用上自来水,还在采用某些比较原始的取水方式来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其中某些取水方式既耗费人力、时间,也增加成本造成浪费。
好消息是,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继续提升,到2025年将提高到88%以上,即更多农村人将用上自来水,不再为吃水用水问题发愁。回顾“十三五”,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增长明显,从76%提高到83%,解决了众多农民祖祖辈辈吃水难问题,值得肯定。未来三年将“更上一层楼”。
但要指出的是,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都要引起重视。继续提高自来水普及率的意义在于,将为更多农村家庭生活用水提供方便,并节省了取水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水质完全达到安全标准,而不安全的自来水不利于农村人健康。
以笔者的农村老家为例,在谈到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时,老家来人明确表示,能用上自来水已很不容易了,至于水质是否达标则不敢奢望。因为目前农村地区没有财力人力用于改善水质、检测水质,所以,水质情况究竟如何,从“管水人”到用水人都不清楚,只能说肉眼看比较清澈。
坦率说,农村实施集中供水让农民用上自来水后,仅从肉眼观察,水质总体上要好于此前从不同渠道取来的水。由于集中供水,既有专人负责,也有固定水源,比过去分散式取水的质量更可靠。从这个角度讲,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显著提升,也是农村人的幸福感。
但对吃上自来水的农村人而言,显然更期待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上述《通知》也提到,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大水源,接入大管 ,统一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标准,推行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这对有条件地区农民而言是好消息。
问题在于,多少农村地区具备上述条件?就西北很多偏远农村地区而言,首先没有大水源,其次没钱建大管 ,就影响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的实现。所以,在改善农村人吃水问题上,既要把政策用于提高自来水普及率,也要拿出部分钱用于水质保障。
希望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也能早日成为更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标准。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