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管局在栖霞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越理解,越温暖,双手绘,靓金陵”南京市城管开放日暨环卫工人日启动现场。
小学生向环卫工人赠送护手霜,对环卫工人致敬。
南京市栖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南京市栖霞区金尧山庄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市民在南京栖霞区尧化门垃圾分类体验馆使用VR学习垃圾分类。
市民在南京市栖霞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南京城管精靓系统演示。
城市亮化工程使南京流光溢彩。
外籍友人坐着画舫荡漾在外秦淮河上,感受南京“一江一河一湖两环多节点”的城市夜景照明布局。
城市亮化工程使南京流光溢彩。
10月26日上午,南京市城管局在栖霞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越理解,越温暖,双手绘,靓金陵”南京市城管开放日暨环卫工人日启动仪式,邀请市民零距离接触城管、多角度了解城管,并呼吁市民与城管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江苏省住建厅、南京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城管局政风行风监督员、环卫工人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在宁外籍人士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近年来,南京市城管局聚焦“创新名城 美丽名城”发展愿景,在城市管理上持续发力,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城市环境干净、卫生;大规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显著提升市容市貌;聚焦民生难点问题,有效治理违建、管理渣土、规范停车;全面打造“三轴、两河、两节点、一中心”的璀璨夜景,彰显南京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靓丽名片;精细化管理城市,以亲民、理性、平和的作风,提升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全面推开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公众委员的案例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城市治理是民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在当天的活动启动仪式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章小刚介绍说,自2012年确定每年10月26日为全省“城管开放日”以来,各地城管系统因地制宜开展系列活动,加强与市民群众的交流沟通,积极探索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大家一齐努力,精管善治,精彩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景才能实现。”南京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安凡在致辞中说,“希望大家能与我们深度沟通,大家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成为未来这座城市美好的现实。”
来,让我们跟随一个个镜头,目睹南京城管的淳朴风采,领略古都南京的独特魅力。
镜头一:启动仪式,温暖靓丽
上午8点多,南京市优秀环卫工人代表通过共骑共享单车的形式,启动城管开放日暨环卫工人日活动。城管队员与环卫工人分别带来舞蹈《无奋斗不青春》与《我怎么这么好看》,尽展青春与活力;南京市向优秀环卫工代表发放了慰问金,学生代表向环卫工代表捐献护手霜;市民代表和外籍友人参观了小型环卫机扫车表演并上车,体验环卫工人的日常作业。
南京市优秀环卫工人代表李广萍,目前负责迈皋桥区域的环卫工作。已干了14年环卫工作的她说:“环卫工作虽然苦、脏、累,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天,我们除了干就是干,只要大家理解、支持,我们浑身上下就充满了干劲。”
镜头二:数字化平台,助力精细化管理
上午10点09分,指挥中心人员收到案件反映,位于灵山北路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门口有较多哈啰单车停放。10点15分,城管队员出现在现场,取证核实情况后, 迅速联系单车公司运维人员清理单车。10点19分,单车公司运维人员来到现场将违规停放的单车移走,送往其他有需求的可以停放的区域。整个过程仅用了十分钟。
67岁的屈德海是南京市城管局政风行风监督员组长。他表示,南京城管工作在不断地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理事情速度快、高效率,质量也很高。
镜头三:金尧山庄小区,首个全面“撤桶”
走进栖霞区尧化街道金尧山庄小区,小区路边看不到一个垃圾桶,小区一角设有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垃圾全部在此分类投放。
2019年10月11日,金尧山庄小区全面“撤桶”,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正式投入使用,是南京首家撤掉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的小区。投放点内有厨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四种,可回收智能箱体又设有纸张、金属、塑料、织物四个投放口。市民从进门到垃圾投放全部都需要自助刷卡。同时,投放点内设有绿植、空气净化器,祛除垃圾异味,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投放点两侧还设置了洗手池,居民分类完后可以在此洗手清洁。
中午11点,小区居民刘阿姨来到垃圾分类投放点扔垃圾。刷卡进门,在厨余垃圾桶刷卡区域刷卡,将塑料袋内的饭菜残渣倒入厨余垃圾桶内,再刷卡将塑料袋扔进其他垃圾桶内。“以前觉得垃圾分类是件很麻烦的事,小区开始实行垃圾投放后,有垃圾分类导投员对我们进行垃圾分类指导,现在我已经习惯并且能正确投放垃圾了,小区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刘阿姨说道。
镜头四:生态环保科技中心,VR游戏吸引人
上午11点20分,代表们来到位于新尧路的南京尧化生态环保科技中心(南京市尧化门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该中心是栖霞区首家垃圾分类宣教中心,2017年4月对外开放,不到400平方米的展馆配有一站式垃圾分类数据监控平台和厨余堆肥试验基地,每年寒暑假为全国各地的学生、社团提供环保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体验。宣教中心特别设计的垃圾分类VR游戏让来访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感受环保的乐趣和意义。
在宣教中心,政风行风监督员和公众委员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垃圾分类知识问答以及垃圾分类消消乐、垃圾分类贴贴乐、垃圾分类VR等4款垃圾分类游戏。
镜头五:垃圾分类惠民中心,市民收获满满
姚坊门垃圾分类惠民中心坐落于栖霞区尧佳路58号,在原先积分超市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是尧化街道打造的集积分兑换、低附加值回收、图书借阅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走进惠民中心,粮油、洗衣粉、饮料等商品琳琅满目。家住尧辰社区的64岁居民陶淑芹正在选购商品,一袋洗衣粉、四块肥皂、牙膏、纸巾……她说:“我经常来这里用积分兑换东西,全家人一个月可以积1000分左右,大约可以换100元左右的东西,基本可满足家里五口人的日用品需求。每周,惠民中心还会有人送一次蔬菜去小区,居民们也可以用积分兑换。垃圾分类后环境好了,生活也好了。”
镜头六:现代化精靓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下午两点半,代表们来到南京市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交流参观。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赵桂飞介绍了南京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情况,工作人员还向大家演示了南京城管精靓系统。
城管人员通过精靓系统,现场对执勤人员进行视频呼叫,查看工作情况。视频中可以看到,被连线的麒麟街道集镇中队执勤人员王永琴正在街道执勤,周围情况也可以清楚看到。活动最后,播放了由南京城管人员参演的短剧《大城小事》以及南京城管执法队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MV《我和我的祖国》。
镜头七:夜景照明,美了夜南京
下午,在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设计师陈荃介绍了南京近三年来灯光亮化的规划实施情况。南京夜景照明工程,突出“以人为本、山水书画、古今对话”的设计理念,旨在建立一个动静结合、风格突出、气势磅礴的夜景亮化立体构架。设计以明城墙为背景,以玄武湖为舞台,看尽金陵历史人文。南京夜景照明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尤其是2016年-2018年“主城三年夜景照明提升工程”实施完毕后,夜南京成为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镜头八:夜游秦淮,感受桨声灯影
夜晚,凉风习习。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城管局政风行风监督员、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环卫工人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在宁外籍人士乘坐画舫参观外秦淮河灯光亮化。
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的埃及留学生孙绍辉今年20岁,此次是他第一次乘坐画舫游秦淮河。他说,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秦淮河更美了,在南京读书后,感觉南京不仅城市美,管理也很有秩序,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
开放日,仅仅一天。但一个一个镜头,一个个画面,让人们对城管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理解。“今天非常有幸参加城管开放日,以前一直搞不清楚垃圾要怎么分类,这次学习了很多知识,以后也会让身边的人都参与其中。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城管队员与环卫工人,感受到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了很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了解的机会,也让我们为这个美丽的城市做出一份贡献。”南京市政协委员单晓燕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越理解,越温暖”,让大家共行动,双手绘、靓金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