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研究:通胀+疫情集中释放,下半年将呈现边际改善

一、上半年压力集中释放,稳经济有望带动细分领域需求提升

1.1、产业链价格压力+疫情影响,上半年两大压力集中释放

大宗化工产品价格攀升,工业企业各环节产业链分散成本压力。整体来看, 由于受到能源价格等多因素影响,我国工业品价格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生 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较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提升明显。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多个东部经济发展重要区的经济活动整体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生产、 物流运输、消费等受到不小的影响,而此外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 应更是带动了辐射性的影响,产业链偏下游端的企业将同时受到需求支撑 不足和成本上行的制约,盈利短期受到影响。

4 月预计是整体经济相对承压最大阶段,整体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都较 大程度受到影响。社零销售当月同比下降 11%,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下降 2.9%,4 月是我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间,整体经历了加速上行,高位持续 和逐步缓和的状态,也是疫情影响下对于各个地区管控最为严格的时间段。

短期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动力受到影响。目前来看,在 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的 4 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约 9102 亿元,比上年同 期少 9468 亿元,下降程度非常大,4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 3616 亿元, 不足去年同期的两成。短期受到疫情的影响,企业长期贷款明显下行,企 业投资意愿明显减弱,实体经济发展相对疲软,同样的,4 月居民的中长 期贷款减少 313.72 亿元,同比少增 6553 亿元,居民的住房贷款需求有所 减弱。同样在海外通胀压力大幅提升的状态下,海外的需求支撑力度也相对一般, 我国 4 月进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 7%,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 13%,环比 3 月数据皆下行了约 3 个点,在产业链价格提升的压力下,我国的出口需 求拉动的支撑也相对有限。

综合以上看,4 月居民消费和企业的投资意愿相对有限,整体房地产投资 更是有下行趋势,基建投资虽然年初势头不错,但整体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有下行压力,“三驾马车”在 4 月疫情最为严重的时间表现相对承压。

1.2、重点由供给向需求端转移,关注细分领域需求拉动的投资机会

疫情的影响在 4 月已经实现边际压力的最大释放,5 月以来,我国的感染 人数在快速下行,各地也都相继进行了复工复产,生产逐步开启,物流运 输逐步好转,各地企业有望加速进行业务生产以弥补前期由于疫情带来的 影响,可以预期,我国经济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最大的边 际影响已经过去,行业在逐步向正常领域进行恢复。

国家稳增长的相关政策有望开始逐步提振经济活力。今年以来,我国持续 召开稳定经济发展的相关会议,稳经济、稳就业、稳产业链,特别进入 5 月以来,国家更是大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5 月 24 日更是布局 6 方面 33 项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在财政相关政策、金融政策、稳产业链供应链、促 消费和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为经济恢复提供良 好的保证,可以说在前期消费、投资、出口都相对承压的状态下,后期疫 情好转叠加政策发力将带动后期经济形成明显的边际好转。

财政和货币宽松依然持续,在承压状态下,预期重点将由供给端向需求端 进行转移。近两年来,由于海内外的疫情影响,叠加我国进行双碳治理等 因素,大宗化工品经历了比较大周期变动,2022 年,在开年承压运行状态 下,海外又承受着明显的通胀压力,预期今年大宗化工品的侧重点将更多 地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进行转移,自上而下的需求释放将有利于带动相关细 分产业链维持需求景气,从而支撑细分行业景气运行。

(1)房地产关联产业链需求。房地产:限购限贷等政策有望持续放松,有望逐步拉动房地产产业链细分 需求提升或恢复。目前来看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下 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 4 月也开始大幅下行,房地产景气度在短期内相对 疲软,因而为了稳定经济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有序的进行房地产 领域的宽松政策,一方面在房地产销售方面,放开限购要求,降低首付比 例,降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行等;同时对于房企来说,支持房地产企业合 理融资需求,允许优质房地产进一步扩宽债券融资渠道等,通过对购房和房地产商双重支持,有望通过逐步提升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从而带动整 体经济逐步恢复,稳定运行。

房地产后周期产业链:伴随限购、限贷政策的逐步放松,购房需求有望进 一步提升,带动家电等领域需求恢复。从 4 月数据看,主要的家电空调、 冰箱等生产、出口数据都有相对承压,对于上游的聚氨酯、制冷剂等产品 需求支撑明显减弱,需求支撑不足,带动产品价格回落,截止目前,聚合 MDI 二季度均价约为 18210 元/吨,相比于去年四季度均价下行约 2104 元/ 吨(-10.36%),硬泡聚醚二季度均价约为 11007 元/吨,相比于去年四季 度均价下行约 2808 元/吨(-20.33%);制冷剂 R32 二季度均价约为 13667 元/吨,相比于去年四季度均价下行约 4301 元/吨(-23.94%),同时受到原 材料的成本压力,相关材料的整体价差下行较多。

预计伴随着房地产后周期的需求提升,预计将带动上游细分产业链聚氨酯、 制冷剂等材料盈利回归,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

房地产建设材料产业链:后期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预期对于部分房地产企 业的金融支持将进一步释放,带动上游建筑产业链的需求提升。今年以来 水泥产量同比大幅下行,玻璃增速较去年有明显下行,若房地产投资建设 提升,将有望带动上游建筑材料比如纯碱(玻璃需求)、减水剂(混凝土需 求)、焦炭(炼钢需求)等需求提振,支撑行业平稳运行。

(2)新能源建设上游材料需求。新基建——新能源建设投入有望提升,优化基建投资结构,带动经济发展, 同时解决长期能源优化问题。今年基建投资较往年同比有所提升,稳经济 预期较强,但进入 4 月也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稳经济的角度看,整体基建仍需持续发力,而相比于传统基建的投资,新能源建设投入更将优 化投资结构,同时解决长远发展问题,预期在整体基建较高预期下,新能 源建设也将有所提升。而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同 比增长 5%,发电新增设备容量累计同比增长 42%,其中新能源新增发电 设备容量同比增长尤为明显,截止 4 月,水电、光伏新增设备容量累计同 比增长 229%、138%,而风电新增设备容量也实现累计同比增长 45%,能 源建设结构的改善将带动新能源投资占比的提升,带动细分环节材料需求 的提升。

新能源投资建设拉动提升,将有望带动细分领域材料需求快速释放。以光 伏为例,多晶硅原材料三氯氢硅、光伏玻璃的原料纯碱、背板基膜、封装 EVA、光伏胶等,下游需求大幅提升,将带动细分领域需求持续释放,其 中具有相对较高技术壁垒,产能短期供给有限的行业仍将面临供给缺口, 带动产品景气度持续维持高位。

(3)消费复苏需求——汽车、服装等产业链

汽车产业链,本轮疫情对汽车行业整体影响较为严重。一方面,汽车本身 就受到海外缺芯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疫情集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 业链供给地,疫情对于整体的产业链稳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 月我 国汽车单月产量环比下行 46%,新能源车环比下行 36%;另一方面,由于 整体经济景气度有限,汽车消费也呈现断崖式下跌,购车意愿明显下降, 带动整体汽车产业链的需求明显承压,部分环节更是受到“价”、“量”的 双重影响。

汽车制造零部件企业受到终端生产影响,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尾气 催化企业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自身的生产受到影响,产业链的 不顺畅还导致整体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4 月汽车制造业的行业盈利情况 快速下降至历史低点,行业整体明显承压;同样作为上游材料供应端,橡 胶及塑料行业整体的盈利也相对承压,在原材料价格形成支撑的条件下, 营收同比回落、库存提升,产品盈利水平也明显较去年有所下行。

购车补贴有望逐步提升购车积极性,带动产业链复苏。而伴随着拉动内需、 促进消费等带动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出台,汽车作为重要的消费领域,是 各地关注的重点,包括上海等多个地方 4、5 月份相继出台了汽车消费补贴 政策,购车补贴几千到万元/辆不等,有望带动购车积极性提升。伴随后期 汽车消费提振,行业内汽车产业链零部件生产上以及上游材料供应企业有 望受到下游需求提升影响,整体运行回归正轨,库存逐步消化后,有望逐 步改善盈利能力。

消费疲软,成本难以有效传导,带动上游化纤产业链盈利快速收窄。疫情 对于消费需求有所减弱,需求支撑力度有限,叠加原材料价格上行,在细 分的多个环节,成本传导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从上游原料到中端加工,到 下游成品都受到不景气的影响,运行一般,成本传导不畅也就导致上游材 料,中端加工环节的盈利受到较大程度的压缩,整体盈利水平位于相对低 位。

在扩大内需等促进消费政策执行过程中,化纤行业有望逐步消化库存,带 动上游产品的盈利稍有回归。

二、全球局势变化联动影响依然存在,关注抗风险属性较强的领域

2.1、局部地区局势紧张,能源价格高位波动,最大压力于上半年释放

3 月后原油价格回落后开始震荡,部分化工产品价差获得一定程度恢复, 但紧接着叠加局部疫情爆发,终端需求锐减,需求支撑不足,部分下游企 业开工不畅,导致多数稍微获得稳定价差的大宗品,再次进入价差压缩区 间,当然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运行有所差异,但多数需求压力的释放价 差在 4、5 月形成了再次收窄。截止 5 月份,多数规模较大的大宗化工产品 的价差基本已经位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除氮肥、钾肥外,多数产品的价 差分位数不足 40%,有的更是已经接近历史低位水平,相对来说能源对于 成本的压力、疫情导致需求的压力已经在上半年获得比较明显的释放,伴 随疫区复工复产,行业将逐步呈现边际向好。

行业库存压力短期累计,伴随需求逐步回升,部分化工产品在主动去库后 有望形成盈利修复。目前大宗化工产品生产多数集中于化工园区,在没有 供给端集中度扰动因素基础上,化工产品的生产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有限, 而需求的弱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库存的累积。

2.2、局部地区供需失衡,带动部分细分领域产品出口提升

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叠加短期油品贸易限制,生物柴油盈利持续向好。全 球来看,虽然欧洲是落实绿色能源最为积极的地区,但是仍然较大程度依 赖油气资源,受到俄乌冲突以及区域制裁等因素影响,欧洲从俄罗斯进口 能源受到较大制约,而全球主要的产油区生产又相对平稳,局部的供给限 制导致了油品价格大幅上行。

全球能源价格上行,为了保证国内用能安全,印尼连续限制棕榈油出口, 作为生物柴油主要的原材料,棕榈油的供给减少,持续抬升了生物柴油的 价格。我国主要以地沟油为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受到海外生物柴油供给 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柴油的出口需求不断提升,且价差持续性放 大,带动了国内生物柴油产品盈利大幅提升,具有相关生产和出口能力的 细分行业企业大幅受益。

能源供给不足进一步延伸至能源加工品,带动细分领域需求提升,缓解国 内短期的供需压力。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在部分细分化工产品主流 生产链条中,采用以煤产业链为主要原材料,比如煤化工产品醋酸、炭黑 等,海外由于油、气供应的短缺,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细分产品的生产供给, 局部供需不足,带动了我国产品出口需求提升,4 月我国醋酸出口 12 万吨, 炭黑出口 8 万吨,位于相对高位,同时由于海外能源定价不同,且出现区 域供给短缺,产品价格支撑相对较好,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短期的供需 压力。

由于海外能源供应不足,且价格位于高位,因而多数海外化工企业进行停 车,全球集中度较好的细分产品的出口需求相对较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国内的供给压力。

2.3、全球粮食供给相对紧张,农资领域仍将持续高景气需求

化肥、农药板块同石油联动性相对较小,具有避险属性。从我国历史上的 化肥和农药板块的走势来看,化肥及农药的整体板块走势同原油价格走势 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大宗产品的价 格上行,对农化产品产生成本影响,但农化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 需求相对稳定,波动有限,需求确定性相对较强。

农化板块在发展前期经历了产能过剩和行业优化的过程。而农化板块的运 行除了受到整体市场的影响外,在过去 10 多年的运行中也比较明显的显示 出中枢下行,然后再次抬升的过程,我国的农业发展时间相对较为久远, 因而伴随着我国的生产能力和基础产品的规模建设,我国农化产能也在持 续建设,出现产能明显过剩状态,行业相对分散,小规模企业众多,盈利 中枢下行;而伴随着我国 2015-2016 年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化肥行业进行了持续的产能出清,3·21 事故后农药进行了大批小规模企 业的淘汰,农化板块整体的行业运行中枢较前期有明显上行。 新的发展阶段,行业供给相对有序,行业格局持续优化,在农产品价格的 指引下,农化板块整体运行预计将相对坚挺。

全球粮食安全供给受到局部冲突影响,供给不足,价格提升,粮食安全问 题引起重视,带动农资价格大幅提振。自从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化肥 生产就开始受到影响,化肥的价格从低位开始提升,且叠加其中的供给不 足,船运紧张,具有明显资源属性和区域分布的化肥品种供给逐步出现明 显不足。进入 2022 年,全球局部区域冲突进一步加剧,主要的能源和化 肥供应国家俄罗斯,主要的钾肥供给国白俄罗斯受到制裁,主要的产量大 国乌克兰陷入战争,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价格不断提升,带动了其他区域 的种粮积极性,农资供给缺口,需求支撑,价格一路上行。

受到需求支撑影响,氮肥、钾肥盈利位于高位。在我国的化肥供给中,钾 肥需要依赖进口,因而全球的钾肥供不应求持续抬升钾肥价格,我国虽然 能够形成部分自给,但进口货源的高价格仍然带动我国钾肥价格持续提升; 国内主要的氮肥品种属于煤化工产品,受到成本支撑,出口预期,供需格 局好转等因素影响,价格也再创新高,由于我国法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 肥出口,国内尿素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目前国内尿素供给相对有序, 整体产品盈利维持较好。预期化肥在施肥淡季以小幅震荡为主,全年仍有 良好支撑。

磷肥原本出口占比相对较高,虽然短期单化肥环节盈利承压,但具有资源 属性的企业仍能实现全产业链良好盈利。相比之下,磷肥产业链相对较长, 原料较多。受到原材料不断提价的影响,我国磷肥成本不断提升,而由于 法检限制出口,原本出口的货源需要部分流入国内市场,导致产品价格价差大幅压缩,国内外价差明显,单环节生产企业明显承压,开工下行;然 而国内拥有磷矿的一体化磷化工企业,虽然磷肥环节盈利较差,但磷矿持 续位于高景气,库存低,流通货源少,上半年生产又受到安全事故的影响, 供给不足,产品价格易涨难跌,一体化的企业有望通过卖肥赚矿维持良好 盈利。

农药行业进入上行区间。2021 年 10 月份后,全行业库存持续低位,加上 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农药原药价格持续上涨,随着冬储春耕传统旺 季来临,各厂家订单量持续饱和,预计未来产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头部 企业的盈利有望加速向上。 同样的,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 2016 年之后逐步增长,在 2018 达到顶峰,2019 年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而逐 步回落。我们认为,2021 年 3 季度之后,农化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将迎 来向上拐点。当前市场纠结的点在于价格,我们认为,看待价格需要以 2- 3 年的周期维度来看,相较于 2019.03-2021.10、2021.10-2023,预计大部 分产品的价格均价好于过去两年。

三、成长股经历较深的调整,关注具有持续业绩释放动力的企业

3.1、成长股估值位于底部区间,具备良好的布局基础

化工企业估值进行了大幅调整,位于底部区域。年初以来,受到原油价格 以及疫情的影响,化工成长型公司的估值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海外通胀 压力巨大,有加息缩表预期。多重因素影响叠加,化工整体板块估值大幅 调整,绝大部分化工企业,尤其是精细化工企业 PE 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 分位数 40%以下。

然而伴随着上半年最大风险因素集中释放,成长型化工企业的成本压力最 大的时间点已经过去,需求在不断的投资、消费的刺激下也将逐步回升, 企业将回归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其中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整体布局细分市 场,盈利除极端特殊情况外,整体相对平稳。可以说现阶段基本已经位于 估值底部区域,风险释放后的起点。

我国精细化工获得持续性发展,开始进行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我国化工 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前端也相对成熟,但涉 及到产业链后端的精细化工环节,整体的技术和基础较海外发达国家仍有 差距,而经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我国已经能够实现在 细分领域进行中高端材料的国产替代,从而带动细分材料布局企业享受行 业整体的发展增速的同时,市占率也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因而相比于产业 链前段,后端部分精细化工产品针对细分领域应用,具有国产替代的方向 或者享有新的应用领域的快速需求释放,具有较强的成本支撑力度。

相比于大宗化工品,精细化工产品的盈利空间相对较高,价格传导相对有 所滞后。一般精细化工产品下游客户具有特殊的应用领域以及特殊需求, 下游客户的粘性相对较强,一般不会像前端大宗化工产品一样进行较为频 繁的价格调整,调整周期以月或者季度以及年度为主,原材料价格上行较 难进行时时的价格反馈,因而在原有价格持续上行阶段,一般或多或少会 对终端化工产品盈利情况进行压制,从而影响当期的业绩,同时也伴随着 股价的调整。 而原油价格回落区间,精细化工板块相对受益。价格调整的滞后性一般会 使得精细化工产品在原油价格快速回落阶段,仍然享受相对高价,因而放 大产品的盈利空间,而根据历史的复盘,原油价格的回落阶段将迎来精细 化工产品的估值回升区间,在原油价格处于高位阶段,精细化工板块估值 基本位于相对底部,具有相对良好的投资机会。

3.2、国企改革收官年,龙头企业具有平台延伸的能力和空间

技术体系更为完善,有望在卡脖子材料领域进行突破:相比于一般的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技术布局体系相对完善,布局相对全面,结合 更为积极的市场发展机制,国有企业有望结合优秀的团队实现细分领 域是加速布局,从而逐步重新确立市场竞争地位; 资金实力相对较好,可以进行更多赛道和领域的布局和延伸:国有企 业一般具有相对良好的资金基础,能够较好的综合区域优势、资金优 势、资源优势,形成赛道布局,从而可以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进 一步的空间拓展,形成多赛道延伸;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的举措提升技术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望可以加 速实现技术市场化,产品多元化,优化对原有业务的管控,加速对新赛道 进行拓展,从而扎实基础贡献业绩,扩展赛道提升空间。

龙头企业具有产业链延展优势和持续的扩展投资动力,最终有望形成强者 恒强的态势。而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根据基础化工行业分布来看,行业 内头部企业的规模集中态势非常明显,行业共计 367 家企业,其中前 20 名头部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就已经达到了 40%以上,头部企业的投资实力、 技术实力和区域优势往往能够形成正向循环,借助综合优势,往往可以更 快的进行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6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