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在遭受海啸破坏之前是怎样工作的?
核电站工艺流程图
回路1是封闭的,其中的水在封闭回路内反复“蒸发-冷凝”,推动发电机工作,虽然遭受辐射,但是被回路隔离保护,不会离开回路外排。
回路2是开放的,利用海水冷却塔,把回路1中的余热带出,但是回路2与回路1在冷凝器中是完全隔离的,因此回路2中的海水不会被核辐射与污染。由于回路2是开放的,海水蒸发会带走水分,导致循环冷却水中泥垢和盐分增大。当回路2缺水时,就从海洋里取水补水,当回路2中泥垢、盐分等杂质增多,就排水排入海洋,但这些废水并没有遭受核辐射。
核事故之后,核废水怎么来的?
海啸破坏了核电站的冷却回路,导致核反应堆暴露于外界,由于降水,当流入反应堆和涡轮机的燃料碎片冷却水和地下水混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生水污染,然后渗入地下,又导致地下水被核污染。福岛核电站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地下水抽出来进入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进行过滤,去除多种核素之后,把处理后的水存在储罐中。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核电站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罐子,每天产生的“处理后”的100多吨核废水就暂存在这里。日本人认为处理后的水已经达标可以排海,而且他们尽力了,2年以后就没地儿可存了,只能排海。
将储罐里的水直接排海处理示意
福岛核电站平面示意图
日本“处理后”的核废水真的达标了吗?
日本认为可以通过ALPS去除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元素。事实真的如此吗?有媒体发现在处理后的水中仍然检测到其他放射性元素(例如碘129、钌106和锶90),而且在储罐中发现有62种的放射性核素(不含氚)的浓度超过了排放标准,最高水平达到19,909倍法规水平。
日本真的无招可使了吗?其实还有别的办法
(一)砂浆固化、地下掩埋
把水泥、沙子添加到核废水中,把废水固化,然后填埋在地下,这样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仍然会继续衰减,即使在将来混凝土和砂浆开始降解时,也可以确保安全,这种方法可以半永久性地消除污染水泄漏到海洋中的任何风险。这不是没有先例的,曾被美国萨凡纳河核设施污水处理站采用。要说缺点,就是风险始终留在日本本土上。
(二)注入深层地层或地下水库
这种方法很浅显,核废水永远存在日本国土上,雷始终自己抱着,关键还要花大价钱才能实现。
(三)氢气释放
把核电站ALPS处理过的核废水电解成氢气(内含氚气)和氧气,然后在离地面20米处释放到大气中。
核废水电解示意图
(四)蒸汽释放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曾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日本找了2个借口,一是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量比三里岛的要多,二是蒸发后的废水还会越过海洋,再凝结成水滴并通过降水污染别的地方,(这个借口实在是好笑,难道直接排海就不会越洋污染了吗?)其实根儿不在这,而是蒸汽释放后还会产生核污染的固体废物,必须进行深度处理处置,这一蒸一处理,经济成本马上就增加了,而且二次废物还是会继续影响日本本国环境。
对储罐里的核废水进行蒸发释放
以上四种方法,其中地下掩埋、注入地层、电解产氢释放,日本说:都考虑过,但是在法规,技术和时间方面存在太多问题,所以不得不放弃,用于比选的只有蒸汽释放和直接排海,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
说白了,一切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日本只是考虑了自己国家,觉得别的费事、费时、费钱,不如一排了之。对于日本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评论区留言交流。
关注@工程师天张,为你解读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知识。
#全能创作家##科学燃计划##日本核污染水和正常排水有本质不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