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约建设“污水零直排区”

今年,浙江省“碧水”行动正式打响。

为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为抓手,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继续保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国领先、水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碧水在行动,温岭也为自己定下了4年之期:利用4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深入推进省、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今年将计划建成67个“污水零直排”单元。

4年时间,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一连串数据,显示我省“碧水”行动的坚定信念:2018年,制订实施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标准,启动100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到2020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3%,彻底消除劣V类水体,V类水质断面大幅减;到2022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5%,全省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力争实现100%达标;建成美丽河湖500条(个)。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就是我市为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有效解决“反复治、治反复”问题,实现“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

从“清三河”到剿灭劣V类水,到如今的“碧水”行动,我市的“五水共治”行动一步步深化,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将从根本上解决水质反弹,并形成长效机制。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范围为全市城区及所有镇(街道)建成区,水质不能稳定达到V类以上的农村也被列入其中。

今年8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发布《温岭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指出,在全市截污纳管基本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再生利用,全面强化精细化截污,建立完善长效管理运维机制,实现全市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建成“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和全处理、排水全许可”的排水综合管理体系,辖区全面实现“污水零直排”标准要求;沿河排水口晴天无排水、雨天无排污。

到2021年,全市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排查是第一步,建立全市一张

在太平街道环综办,挂着一张作战图,图上不少区域标注了红点。“这些都是重点需要完成的区域。”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管 整治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重点。

作为今年省“污水零直排区”试点镇(街道),太平街道专门成立以街道书记、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今年7月底开始,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分成20多个排查组,分区域对所有地下管 、涉水污染源、排水口进行排查,特别是错接乱接排污管的,对照图纸逐个进行标识。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摸清地下管 、查清污染源是关键。全市范围内以镇(街道)、新区为单元,“点、线、面、 ”结合,系统全面对管理区域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特别是突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城区、城镇建成区、工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做到无遗漏、无盲点,彻底理清管 、污染源头和排水(污)口底账。

“将这些排查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全市一张管 图。”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通过这一张管 图,全市的管 走向将一目了然。

通过排查行动,将全面查清工业集聚区、生活小区和其他类等三大类建设单元的截污纳管情况,清雨、污水收集管 建设运行情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排污(水)口整治情况,水产养殖和问题突出的农业种植情况等。

小梁是太平街道“污水零直排”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排查地下管 、污染源时,他几乎每天都去盯着,哪个小区存在雨污管错接比较多,哪个排水管晴天还有污水排出,这些情况都是他需要掌握清楚的。小梁说,排查完成后,将形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这些排查数据将为雨污管错接、混接整治提供依据,因此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根据排查出的结果,各镇(街道)、各新区形成“四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加强规划区域间的共享统筹,优化厂 布局,确保每个区块污水都有管收集、有厂处理。按照“属地为主、因地制宜”的原则系统谋划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 建设,制订相应改造提升方案,实现配套管 与处理能力要求相匹配。存在问题的工业集聚区、生活小区和其他类等三大类建设单元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均要对照相应建设标准,制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确定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

如今,太平街道和温峤镇已完成排查工作。

今年出资3.5亿,力促“零直排区”建设

温峤镇在全面排查工作完成之后,目前已进入修复方案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前期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修复方案,今后的整改工作都围绕这一方案来进行。

目前,太平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太平街道佳园东区已基本完成省试点建设。

5月20日,市长办公会议明确,今年市财政出资3.5亿元,并细化专项资金补助办法,开通项目 批绿色通道,为“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一路保驾护航。

将全市建成区划分为191个区块,制订4年行动计划并挂图作战,通过“摸排一块、推进一块、管好一块”的方式,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前期开展排查之后,根据排查成果,厘清“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问题清单和整治清单,努力建成“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和全处理、排水全许可”的排水综合管理体系。随后,建立温岭市排水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体现,做到“建设一批、验收一批、养护一批”,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厂、泵站、管 三级运维管理。

2018年,全市所有镇(街道)重点区块都将完成深度排查工作,并编制建设方案。

接下来,就是按照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治:深入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全面开展城镇和工业集聚区老旧管 修复和改造,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深入开展工业集聚区和企业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做到厂区可能受污染的初期雨水、工业废水、生活餐饮污水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流;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小餐饮等其他类建设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推进精细化截污。

“整治的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实施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着力解决泽国、大溪、新河、箬横、坞根等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等突出问题,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能力。

智囊团、宣讲团齐上阵,“零直排”深入人心

“不向河道倒污水、丢垃圾就是参与‘污水零直排’,平时注意及时关水龙头,不浪费水就是在节水,参加现在的活动,也都是在参与‘五水共治’工作。”近日,城南镇“污水零直排”宣讲团成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耐心地向村民讲解治水知识,开展“五水共治”提质宣传。该宣讲团充分利用茶余饭后、会前会后等碎片化时间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让“污水零直排”的观念深入人心。

如今,我市共成立了16个“污水零直排”宣讲团,成员们进村入户,各自挖掘手头资源,分头组建宣讲队伍,不限时间、不限场地、不限人数,进村入户、进店入铺、进厂入企开展治水知识以及满意度提质宣传。

除了宣讲团,我市还成立了“污水零直排”智囊团,由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这一支35人智囊团,成为全市各地推进“污水零直排”工作的坚强后盾。他们服务于各镇(街道),对于在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及时出谋划策,伸出援手,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召开的治水例会上,“污水零直排”工作同样是商讨的重头戏。在最近一次的治水例会上,梳理出的39个治水问题,其中有9个涉及“污水零直排”。“责任主体需要进一步明确。”“资金如何进一步落实?”这些问题在例会上被一一梳理解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