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监控、市民随手拍、 格员巡查……今年冬防有点不一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自11月起进入今年冬防期以来,我市各级部门都加强了冬防工作,而今年与往年冬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防控正在逐渐从“人防”向“技防+人防”改变,越来越多的部门借助高科技手段对污染源进行监控防治。与此同时,兰州市千千万万的 格员身着马甲,走上街头,从凌晨到夜晚,开展紧张又繁忙的维护与治理。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城市监督员们也与 格员一同,积极参与到了这场无声的“战役”中。

首次使用无人机监控城关区楼顶全域无垃圾

今年,城关区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从“人防”变“技防”,采取监督员手持终端上 、视频抓拍、市民通过微信“随手拍”上 案卷的方式,全面开展今年的“冬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城关区首次创新采用无人机全域监控,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自今年“冬防”工作开展以来,城关区数字化管理中心的监督员共上 大气污染类案件639件,无人机航拍6个案件,市民“随手拍”上 68个案件。市民“随手拍”每天都有奖励,目前,已奖励208690元。

“今年我们对冬防工作采集信息的方式进行了拓展,以前主要是通过一线监督员、7000多路视频监控以及‘12319’热线进行采集,今年又增加了无人机高空灭源和市民‘随手拍’的方式,特别是无人机的投入,目前达到了楼顶全域无垃圾。”据城关区数字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翔介绍,无人机有专人负责,并非每天工作,而是根据区域特性,以及一线监督员工作的情况,对人员难以到达的位置进行无人机航拍。基本上隔天航拍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设置问题处理案卷,并设置处理时间,催促相关单位尽快处理。

另据了解,为了推进“冬防”工作,今年9月以来,中心已完成历年升级改造剩余的407个电信视频监控普清更换高清探头工作。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张安鹏介绍,新型技术的运用方便了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补给了城市管理工作只能靠人力巡查的“短板”,破解了城市管理“盲区”,有效提高“冬防”工作精细化的水平。

人性化管理配合“双防”让冬防“暖”起来

渣土车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抛撒滴漏”带来的路面遗撒和二次扬尘污染。在利润成本驱使下,部分渣土车在运输中选择就近乱排倒,严重破坏市容大气和生态环境,并造成垃圾围城问题。冬防以来,城关区环卫局渣管所建成有形人防“红墙”和无形技防“天眼”,让渣土违运行为无处遁形。

每晚,数百辆渣土车从各工地驶来,集中在城区出入口所设卡口点接受车辆市容市貌、手续、密闭性检查,渣土平厢装载、篷布严紧密闭、车体卫生清洁是防污重点。“我们在109国道、安定门和三角花园设置了三处管理站,每天24小时蹲点坚守。”渣管所业务股工作人员赵小宏接受采访时说,这道人防“红墙”牢牢守住了辖区渣土车辆清洁运输底线。然而,随着渣土车驶出城区,驾驶去向何方,垃圾倾倒何处、如何确保渣土车驶向指定消纳场,成了监管之难。如何破解跨区域监管之难?城关区为纳入体制管理的辖区渣土车安装了行车记录仪,搭建渣土车信息化监管平台,用“技防”助力“人防”,以“渣土车+北斗+消纳场”技防模式填补了人防不能全运程全时段监管的“裂缝鸿沟”,实现了渣土车24小时无缝追踪,这一技防“天眼”解决了远途运输随意乱倒建筑垃圾的难题。

人防“红墙”和技防“天眼”的“双防”衔接并用,加上人性化的管理,互补短处、相互取益,更好地促进了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开展,也让冬防工作“暖”了起来。

环卫作业人机结合“以吸代扫”减少扬尘

与此同时,城关区环卫局也在本月将机械化作业模式调整为冬季模式,带水作业的洗扫车作业任务由吸尘车担当,并对转换为冬季作业模式的人员、车辆、路线、作业时间进行了安排,分早、中、晚三个班次,每班安排20台吸尘车在规定时间段内对城区主次干道开展循环吸尘作业,并预留出8台洗扫车,在气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上级指令对城区主要路段开展洗扫作业,最大限度保证主城区道路干净整洁。同时,为有效避免8台洗扫车在作业中设备可能发生结冰的问题,在作业前为车辆加注热水开展作业,既保护了设备安全,又保证了作业的正常开展。

今年冬防工作开展以来,仅在本月城关区采集涉及冬防的各类案件1000余件,目前,结案率达到了90%。该区各部门的冬防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格化管理平台让 格员事半功倍

作为城市一线的工作人员, 格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承担着信息采集、综治维稳、劳动保障、民政服务等多项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各自片区的“冬防”。如此繁杂沉重的工作,如何第一时间快速的反映给相关部门,这就要靠他们手中的“智能宝”了。所谓的“智能宝”,其实就是一个手机 格化管理平台,通过它可以将“小广告”、不文明施工、乱摆摊设点等内容,上传到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三维 络化大厅,进行信息化管理。

“贡元巷社区有着2.6万平方米的管辖面积,常驻人口有800多户,冬防工作一开始,社区里不到20位的 格员就开始了早上7点晚上10点的工作,信息量大不说,辛苦还不言而喻。而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 格化管理平台让我们工作更加精细,效率也更为快捷。”崔延伟说。

150位监督员跑遍城关区大街小巷

“冬防工作的着重点从11月开始到来年的3月份,我们的工作重点以大气污染为主。”在张掖路东侧的一处施工工地上,陈科长介绍,工地如果覆盖不全面的话,监督员可通过手机的管理系统,进行拍照,将问题上传到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再派给相关负责部门,待问题处理后,监督员到一线,进行反馈和上传。说话间,陈科长对此处工地进行拍照、上传的工作。

“相对于 格员来说,我们监督员使用的手机管理平台有着不同。”陈科长说, 格员反映的问题是直接上传到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三维 络化大厅,需自行解决,而监督员发现问题后,则是直接上传到城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问题属于哪个职能部门就由哪个单位解决。当问题解决后,作为监督员的他们,再进行二次核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