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是有效解决牛谷河水质稳定达标的重大工程,2018年的项目,2019年5月开工建设,工期138天,但至今还没有投入使用。请问具体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进度?”
“2016年以来,我县先后接受了中央和省、市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0多次,共反馈我县有关问题79个。针对督察组反馈意见中涉及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我县进行了有效整改。请问如何巩固整改成效,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环保法第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我县一方面环保资金配套不足,另一方面已到位的资金分配和拨付却不够及时,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请问我县近3年环保资金使用情况如何?怎样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今年1至4月,我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去年明显下降,牛谷河水质监测已连续4个月为劣五类。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应当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县过去存在砂石料场、粘土砖无序开采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请问我县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整治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污染防治监督?”
……
2020年7月3日,在甘肃省通渭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会议上,1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就环保项目建设、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环保法实施、全域无垃圾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恢复治理等16个人民群众关切聚焦的问题,对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询问。
这是自2017年以来通渭县人大常委会进行的第四次专题询问。
秉持初心调研,用脚步丈量人民心声意愿
2017年以来,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关注度高、切口小的监督选题特点,就农村道路建设管理、脱贫攻坚、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相继开展了专题询问,40位县“一府两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8个行政部门3次以上接受专题询问。其中,2016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3年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专题询问。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意愿,把问题搞清、真相弄明,真正推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专题询问动员会上,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吕裕民明确要求。
4年来,牛谷河畔、华岭山巅、秦嘉故里,田间地头、城市街区、厂矿车间,平襄大地的山山水水、街市村庄,都留下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足迹与汗水。扎实调研、弄清真相、找准问题、推动解决,是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我们多跑路、多流汗,百姓就少跑腿、少折腾。”吕裕民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沾泥土,心系重托,把人民的呼声带上来,将人民的意见说出来,促进县‘一府两院’依法履职、正确履职、为民履职。”
严谨细心组织,敢问真问剑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
“专题询问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敢问、真问,切实推动民生问题解决。”在2017年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吕裕民要求。
专题询问,“问”是重中之重。
“公交车不按站点随意停靠,越来越多的电瓶车出现在城区道路上,给原本拥堵的交通带来了新的压力,增加了新的安全隐患。请问政府将采取哪些办法切实加强对公交车和电瓶车的管理?”在2017年4月13日召开的通渭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时,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晓燕发问。
“农民增收是脱贫攻坚考核的核心指标。调查发现,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难是我县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难题。请问,政府如何更进一步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在2018年10月24日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时,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杨成军发问。
在4场专题询问中,城市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对倚门设摊、占道经营、乱摆摊点行为的管理时松时紧;扬尘、油烟、噪音污染严重;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进度严重滞后;部分群众还没有通自来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不过硬;扶贫资金监管存在漏洞;城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淀粉厂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尾水还田不规范,存在偷排现象……50个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的民生问题,充满“辣味”、犀利地抛向应询单位主要负责人。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询问,反映了民众的呼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找准工作切入点,从而迅速解决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来应询的时任副县长宗学谦表示。
吕裕民指出:“从专题询问的整体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询问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应询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对所履行的职能和工作情况比较清楚,回答比较到位,表态比较坚决。这种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落实和问题的解决,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与诉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但专题询问问得精准答得到位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个别部门负责人回应人民关切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提升。”
精准用心落实,始于“问”而不止于“答”
督促整改、推动解决相关问题是专题询问的最终目的。因此,专题询问后必须跟踪落实整改工作,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专题询问一问了之,不管问题是否解决,一答了之,问题依然束之高阁。轰轰烈烈地问,杳无音信地答,问者忘却了追踪,答者乐得逍遥了事。”针对以往专题询问“一问了事”的现象,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多位组成人员提出,要加强专题询问答复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推动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承诺落地,不能答时“滔滔不绝”,具体落实却“纹丝不动”。
针对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4场专题询问中提到的问题,通渭县“一府两院”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推动问题解决与强化管理、完善政策、深化改革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扩建城区主干道9条17公里、背街小巷21条13.5公里;全面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道路桥梁工程、北街西段改扩建工程、西环路及桥梁工程、城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启动实施温泉路北棚户区改造,完成改造800户以上;新设停车场2处、新增停车位160个以上;新建市场1处、公厕4座。”2017年8月22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在 告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时,也对专题询问中提到的城区主干道年久失修、停车位偏少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针对部分乡镇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少、背街小巷垃圾箱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筹措资金1500万元,为牛谷河沿岸的马营、平襄、三铺、碧玉、襄南等5个乡镇91个行政村配备生活垃圾转运设备;购置240升铁质垃圾桶4046个、果皮箱(不锈钢)180个、3吨二分类垃圾车8辆、3吨侧装压缩垃圾车13辆、8吨压缩垃圾车2辆、5吨吸粪车2辆、8吨转运钩臂车2辆、整体式垃圾压缩站2套、电动三轮保洁车116辆、手推式垃圾车940辆、清扫工具940套、宣传牌116块。”2019年11月22日,在通渭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在 告关于县人大常委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时,特别提到了专题询问问题的办理落实情况。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通渭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通渭县建筑扬尘管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靠实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逐步形成了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针对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工作合力不强的问题,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检查各类排污企业(单位)100余家。对检查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下发转办督办通知17份,办理‘12369’环保热线、环保微信举 等信访投诉案件20件,排查整治各类环境隐患60余起,有效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针对环保项目实施少,进展缓慢的问题,今年以来,县政府实施了总投资9635.72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污水收集工程等9个重点工程项目,竣工率达到了60%以上。特别是投资4.31亿元,对通渭县牛谷河城区段堤防进行提升改造,对河道垃圾、排污口进行全面清理整治,通过项目实施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坚持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扎实开展“四清”活动。今年以来,共清理柴垛粪堆2580多处、废料杂物562吨、生活垃圾641吨、废旧地膜320多吨,清理垃圾480余立方米。”2020年11月,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在 告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暨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时,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环保项目实施少进展慢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
据悉,截至目前,4场专题询问的50个问题90%得到了办理落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