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资控股的陶纤龙头
鲁阳节能的前身是 1984 年建成的山东沂源节能材料厂,于 2006 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证券代码为 002088.SZ。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 第三、亚洲第一大陶瓷纤维生产商,拥有年产 36 万吨陶瓷纤维产能,旗下布局 山东、内蒙古、新疆、贵州四大生产基地,产品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公司陶瓷纤 维产品销量占到全国市场的 40%左右,其中石化等高端领域市占率更是超过 50%,已成为该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总股本为 3.62 亿股,其中美国奇耐联合纤维亚太 控股持有公司 28.14%的股份,是公司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为董事长鹿成滨持 股 13.55%。
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层并未因外资入股产生明显变化。公司拥有强大的核心团 队,具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认知,对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 把握能力。2015 年 5 月,美国奇耐联合完成收购沂源县南麻镇集体资产经营管 理中心所持的部分公司股权,成功入主,占据三个董事席位,并派驻财务总监。 不过公司核心管理层并未大幅变动,公司董事长一直由鹿成滨先生担任,鹿超、 鹿晓琨、郑维金等高管团队长期较为稳定。
2、陶纤行业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扩容
2.1、陶瓷纤维主要应用于保温隔热领域
陶瓷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通过熔融成纤工艺制备而成,是一 种新型纤维类轻质耐火材料,属于保温隔热耐火制品分类。其与我们传统认知的 耐火砖等耐火材料,在性能与应用场景方面均有明显不同。陶瓷纤维具有质量轻、 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易施工、绝热性能好、耐机械震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 石化、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电力、机械、陶瓷、玻璃、交通等行业的工业窑 炉耐火保温、管道保温、绝热密封、辐射隔热等领域。
陶瓷纤维属于耐火材料行业中的保温隔热耐火制品分类,属于纤维类轻质耐火材 料,产品种类丰富、形态多样。陶瓷纤维产品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入中国以来, 生产技术、应用技术在持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些 年,各行业制造装备轻型化发展、清洁能源使用提升以及陶瓷纤维产品功能性产 品种类的增多,使陶瓷纤维产品在冶金、石化、建材、电力、机械制造、有色等 传统行业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并在船舶、光热、交通、环保除尘等多个新领域 实现了产品推广,陶瓷纤维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呈上升趋势。
2.2、产品属性符合节能减排趋势,碳中和有望带来需求扩张
在工业窑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热能 Q,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1、用来加热 产品耗费的热量 Q1;2、窑炉从常温上升到作业温度时所需吸收的热量 Q2;3、 散失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 Q3。因此,节约能源、避免热能的浪费,重要途径即 尽量减少 Q3 热量的损耗,提高窑炉的热效率。
陶瓷纤维具有三大优势:1、导热率低,绝热性能好,减少热量外散;2、比热 容较低,窑炉升、降温度均较快,加快周期循环,提高窑炉效率;3、质量较轻, 可减轻窑炉负荷,有利于延长窑炉使用寿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工况条件下,根 据《陶瓷纤维技术前沿探秘》,陶瓷纤维比传统硬质耐火材料可节约能源消耗 20-40%。
陶瓷纤维凭借其良好的隔热保温和质轻的性能,满足设备轻型化建设趋势,逐渐 成为石化热工装备的首选耐火材料。“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炼化产能持续扩 张,原油加工量 2020 年达到 6.7 亿吨,较 2015 年增加 29.2%,极大地推动了 陶瓷纤维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治理压力下,节能环保 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陶瓷纤维也因此受益。2016-2020 年,隔热耐火制品产 量复合增速达到 7.42%。
未来公司将推动产能扩张和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产品放量将带来业绩确定性 增长,并且公司在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推出、探索新的业务方向,未来成长可 期。
3、成长源于技术驱动,有望再次起航
3.1、复盘:上市十五载,成长新阶段
1、上市后的快速扩张(2006-2008 年):2006 年,公司成功上市,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陶纤产能规模迅速扩张,由 2006 年的 6.1 万吨增至 2008 年的约 12 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净利润由 0.81 亿元升至 1.47 亿元,增幅 达到 81.48%。
2、金融危机后的停滞(2009-2015 年):2008 年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 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产能扩张受到一定打压,陶瓷纤维行业需求也受到较大影 响。公司营收规模开始多年处在平台期,业绩不断下滑,成长陷入瓶颈。2015 年公司净利润降至 0.58 亿元,毛利率降至 29.4%(较 2008 年下滑 9.1 个百分 点)。
3、外资控股,插上成长翅膀(2016 年-至今):2015 年,随着奇耐联合纤维入 主,公司开启持续技改增效,并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叠加下游石化等行业景 气复苏,公司业绩重启上行通道,净利润逐年走高。2020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3.70 亿元远高于 2015 年的 0.58 亿元,毛利率也由 2015 年的 29.42%增至 2018 年的 42.11%,此后维持在 40%左右(2020 年因会计准则调整降低)。
未来公司将推动产能扩张和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升,产品放量将带来业绩确定性 增长,并且公司在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推出、探索新的业务方向,未来成长可 期。
3.2、技术驱动降本增效,构造核心竞争力
奇耐技术协同效果显著,产能规模与盈利能力双升。奇耐联合纤维是全球第二大 陶瓷纤维企业,与公司在技术、市场及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赋能公司 先进的生产工艺,协助对现有陶瓷纤维产线持续进行技术改造,使得吨产品能耗、 单线产能等指标均有明显提升。目前公司陶瓷纤维制造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依赖于规模效应、工艺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并收获成本降低的红利,对盈利拉升效果非常明显。在未进行大规模新建产能的 基础上,2017 年,公司陶瓷纤维产能从 2015 年的 20 万吨,跃升至 30 万吨。 公司 2020 年毛利率(剔除运费影响)和净利率分别达到 41.32%和 15.92%,较 2015 年分别提升 11.90、10.84 个百分点。
2015 年,在公司陶瓷纤维生产成本中,能源占比达到 34.53%、人工占比达到 14.07%,经过不断的技改增效,至 2020 年,这两项占比已分别降至 24.55%和 11.59%。我们认为,原燃材料成本,如电力和天然气的采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煤矸石和氧化铝粉价格则主要随行就市购买,难以出现较大优化空间,公司盈利 能力的提升主要受益于技改带来的能耗降低与效率提升。
长期以来,公司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保温类中低端产品生产 销售并未完全放量。我国陶瓷纤维企业间技术、产品品质以及规模上具有较大差 异,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低端产品,应用领域以工业保温市场为主,市场参 与者众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水平不高。2019 年公司陶瓷纤维产能 35 万吨、 岩棉产能 18 万吨,但当年工业产品(陶瓷纤维+岩棉)产量仅合计 36 万吨。
无论是毛利率、净利率还是 ROE,公司这些经营指标均已在近三年高位稳定,净利润增速已逐渐向营收增速收敛。下一阶段现有产品的的增长动力是什么?如 何进一步打开业绩空间?
1、 继续扩大陶瓷纤维产能规模。 2021 年 8 月,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内蒙古鲁阳将建设年产 12 万吨陶瓷纤维 毯项目,投资额预计 1.8 亿元,以期扩大公司陶瓷纤维棉毯产品市场占有率。 公司规划一期项目建设 4 万吨产能,后续将根据市场形势和产能发挥状况另行 确定剩余生产线的建设时间。公司目前陶瓷纤维产能合计 39 万吨,若建设项目 全部落地后,产能将扩张 30%。 此外,公司继续通过技改扩能策略,提升棉毯生产线、功能性产品与湿法产品产 能,持续展开了部分生产线的产能提升工作,2021 年上半年新增陶瓷纤维产品 产能约 3 万吨。
2、技术领先带来低成本优势,推动产能利用率提升,促进现有产品持续放量。
长期以来,公司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保温类中低端产品生产 销售并未完全放量。我国陶瓷纤维企业间技术、产品品质以及规模上具有较大差 异,中小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低端产品,应用领域以工业保温市场为主,市场参 与者众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水平不高。2019 年公司陶瓷纤维产能 35 万吨、 岩棉产能 18 万吨,但当年工业产品(陶瓷纤维+岩棉)产量仅合计 36 万吨。
2020 年面对疫情压力,公司在下半年积极调整销售策略,通过保温类陶瓷纤维 棉毯产品品种细分、产品价格动态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销售放量。随着产能充分 释放,单位成本和费用摊销也在降低,从而进一步推升盈利能力。2020 年公司 陶瓷纤维产能为 36 万吨,产量为 27 万吨,测算产能利用率为 75%。但上半年 受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不足 50%,下半年公司产品的放量销 售,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达到 90%以上。公司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23.26 亿元, 同比增长 8.32%;实现归母净利润 3.70 亿元,同比增长 8.82%。2020 年 Q3 和 Q4 的净利率分别为 16.62%、18.13%,处于近年高位。
公司未来将继续实施市场份额提升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凭借技改带来的成本领 先,公司产品在同等价格下享有品牌及技术优势,市占率提升(尤其在中低端产 品领域)通道顺畅,将助力产能充分释放。根据公司公告,自 2020 年 8 月份 至今公司陶瓷纤维棉毯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3.3、 技术驱动产品革新,挖掘前进动能
案例 1:产品升级创新,陶纤高端领域竞争突围
2016 年,根据市场需求,公司重点对氧化铝纤维整体模块、MASS 涂料、高温 热防护涂料、百变模块、低值有机物可溶纤维纺织品等高端产品进行科研攻关, 并取得积极成效,相关产品销量稳步增长。依托产品创新,公司提高了在相应目 标市场服务的含金量和竞争力,为进一步开拓业务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业绩提升。
以威盾模块为例,其是陶瓷纤维炉衬应用技术中一项独特的创新产品,属于新型 耐火隔热材料,在形态上是一种未被压缩的、块状、断面切齐的陶瓷纤维整体模 块。与传统模块相比,威盾模块在高温下能表现出优良的性能,使用范围广泛, 安装简便。公司相关产品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自身品 种优势。2016 年开始,陶纤下游石化等领域景气度向上,且客户对保温、耐火 材料性能要求也在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威盾模块工艺业不断成熟,公司产品实 现放量销售,2016 年签约量达到 1000 吨以上,2018 年公司新上 4 条威盾模块 生产线,新增年产能 1 万吨。
案例 2:除尘滤管有望创造新的业绩增长
公司在以耐火保温材料为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发高温纤维除尘滤管业务,探索新 的业务发展方向。
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排放的高温废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和 有毒有害气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温过滤材料是高温气体过滤 除尘技术的核心,由于工作温度高、气体腐蚀性强等特点,对高温气体除尘用过 滤材料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袋式收尘器不能承受废气的高温,需要在其前面增 加昂贵的降温设备,湿式除尘器的热能得不到充分的回收利用。目前我国高温工 业废气的处理方法仍然主要是水冷却(首先将高温废气降温到 200 ℃以下,再 用袋式除尘器除尘),这种方法大大增加了冷凝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造 成了大量的热能流失,且因工业窑炉工况波动大,经常导致滤袋烧毁,发生停机 检修。陶瓷纤维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在氧化还原等高温环境 下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具备独特的优势。
公司在 2018 年 8 月与奇耐公司签订“高温热除尘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并将高 温纤维除尘滤管在 2019 年实现量产。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工业排放标准有望 不断提高,高温纤维除尘滤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公司产品正在推广当中, 未来收入规模有望不断增长,或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支点。
案例 3:研发投入持续,期待 X 产品出现
我们认为,碳中和政策的深入推进或许会提出新的产品要求,进而孕育出新的蓝 海市场。随着国内陶纤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在不断进行产品工 艺革新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新的产品业务方向。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0 年达到 1.03 亿元,同比增加 25.61%,研发费用率为 4.43%,同步提升 0.61 个 百分点。未来不排除公司会持续进行产品升级和新业务拓展,从而进一步打开盈 利空间。
3.4、 岩棉业务仍存有压力,但前方曙光已现
岩棉又称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以玄武岩、辉 绿岩等天然岩石为基料,经高温熔化后加工而成,与陶瓷纤维生产工艺有一定相 关性。岩棉具有保温隔热,防火、吸音降噪、无腐蚀性、安全环保等优良属性, 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工业设备保温等领域。
2011 年之前,国内将岩棉作为建筑外保温材料用量较少,但由于使用有机外墙 保温材料致使国内发生多起高楼火灾事件,2011 年公安部消防局规定民用建筑 外墙保温需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等级的材料,带来岩棉需求骤升。由于民建外墙 保温材料需求巨大,短期内国内岩棉及其他 A 级材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出现 大量停工现象,2012 年,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 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取消“建筑外墙保温必须使用防火级别达到 A 级 的材料”的决定,岩棉需求迅速转冷,售价大幅下降。2012 年,工信部先后出 台《岩棉行业准入条件》、《岩棉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行业产能扩张 步伐减缓,同时随着需求的稳步回升,行业供需格局好转。
岩棉业务是公司在陶纤基础上进行的相关业务拓展,2020 年和 2021 年上半年 均占据公司营收比重的 15%左右。2012 年公司切入岩棉市场,在 2016-2018 年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2015 年营收 1.16 亿元、占总营收 10.26%、毛利 率 18.88%,2018 年分别为 2.35 亿元、12.76%、32.92%)。然而在 2018 年 和 2019 年,此前工信部发布的两部“准入政策”先后被废止,行业产能扩张再 度加速,供过于求的情况持续恶化。公司岩棉业务同样受到较大影响,2019 年 开始毛利率连续下降,2020 年降至 15.30%,2021H1 同样维持在 15%左右。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未来建筑运行阶段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终极产品,使用优 秀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则是其中关键一环。从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来看,岩棉保温 隔热性能优越,符合节能性要求;防火等级为 A 级,符合安全性要求;技术成 熟,施工方便,符合便利性要求;且岩棉是由玄武岩等天然岩石经高温熔融,在 高温状态下不会释放出对环境和人体不利或有害的气体,是理想的 A 级不燃外 保温材料。岩棉在主要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价格适中,是极具性价比的建筑保 温隔热材料之一,未来行业发展或将迎来向上趋势。
4、 打破偏见,估值重塑
市场历来认为陶瓷纤维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且公司已经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尤其高端领域超过 50%的市场份额,业绩天花板或已不断临近。并且陶纤下游 主要依托周期行业,自身可能也具有较强周期属性。因此,虽然公司近年来业绩 稳步增长,财务 表质量优异,但公司估值仍然不高,截至 2021 年 9 月 2 日, 公司 PE(TTM)为 19X,低于近五年 PE 均值。我们将基于三个维度进行剖析, 证明公司仍处于被市场低估的状态。
4.1、 是成长,而非周期
我们将鲁阳节能与石化行业(选取恒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荣盛石化作 为组合)和钢铁行业(选取宝钢股份、河钢股份、华菱钢铁、首钢股份作为组合) 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营收增速看,鲁阳节能确与钢铁、石化行业的变动趋势表 现一定程度的同步,说明需求与下游行业具有相关性。但从毛利率来看, 2010-2015 年,石化行业毛利率逐年下降,由 15.0%降至 6.7%,钢铁行业毛利 率则在 4.0%-9.0%之间波动,但鲁阳节能毛利率则稳定在 30%左右;2016 年开 始石化和钢铁行业景气度复苏,毛利率整体水平上升,鲁阳节能则通过持续技改 增效,毛利率持续攀升,并在 2018 年达到 42.1%,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由此可见,虽然公司下游的冶金、石化等多属周期性行业,但公司自身盈利能力 并未跟随下游行业表现出周期性,反而近年来呈现较强的成长性,“周期类公司” 的标签应被摘除。
4.2、 盈利有望再次突破,打开新局面
2016 年以来,鲁阳节能在奇耐联合纤维的技术支持下,不断进行技改带来产能、 效率提升以及成本下降,同时进行利润更高的中高端产品创新,借助石化行业景 气度复苏的东风,迅速实现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的增强。当前公司各项盈利指标 均已高位稳定,利润增速逐渐向营收增速收敛,而在当前节点我们仍然对公司业 绩再上台阶抱有乐观态度,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1、在相对低端市场竞争中,公司通过持续扩充产能,并凭借技改带来的成本领 先,调整销售策略以抢占市场份额,未来有望实现产能利用率和产品销量逐年提 升。
在中高端市场中,下游石化行业景气度仍然延续,也将支撑公司陶瓷纤维产品需 求。同时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为石化终端客户提供维保检修服务,并随着用户对 更节能的炉衬结构需求迫切度增强,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和开展节能炉衬系统解决 方案服务,挖掘利润增量。
2021 年,公司通过新建和技改,将进一步增加产能,同时伴随产能利用率的提 升,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2、中长期看,碳中和政策有望持续打开陶瓷纤维需求空间,传统下游行业仍有 部分企业沿用传统的排放工艺,节能材料替代需求较强,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良 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绿色建筑减排需求也有望对岩棉业务带来积极影响。此 外,公司积极开发推广高温纤维除尘滤管等新兴业务,持续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4.3、 业绩支撑+高分红,安全边际高
公司十分注重股东回 ,2019 年公司现金分红相对较少,但在 20 年进行两次 分红,可视为对 19 年的补充,若将 20 年中期分红金额调至 2019 年,则2017/2018/2019/2020 年股利支付率分别为 82.10%、76.59%、69.41%和 82.97%。
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优异,体现了其较强的产业链话语权,也使得公司在 应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公司常年保持较好的现金流入,2020 年盈利质量较 前两年进一步好转,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 4.47 亿元,同比增长 66.79%;净 现比达到 121%,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
2、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并不依赖大规模资本开支,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高,2015 年拥有固定资产 7.39 亿元,至 2020 年则是 7.67 亿元。2021 年,公司规划建 设 12 万吨陶瓷纤维产能,投资金额约为 1.8 亿元,仅为当前留存利润的 13%。 此外,在拥有充裕现金流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率也较低,常年维持在 30% 以下。
3、公司为外资控股企业,大股东对现金分红诉求相对较高。在奇耐联合尚未入 主之前,公司股利支付率基本保持在 20%-30%之间(2015 年的 40%除外), 在入主之后,基本维持在 80%左右。
综上所述,当前时点公司成长路径已逐渐明朗,短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业绩中 枢难以下移,则能凭借高现金分红,带来稳定的股息回 率,构筑较强安全边际。
5、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两大类,分别是陶瓷纤维和玄武岩产品。未来公司将实施市场 份额提升战略,开展销售模式变革,陶瓷纤维产能将持续增加,并且利用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销量有望出现明显的增长。玄武岩产品目前在公司业务占比中相对 较小,后续发展或将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我们假设:
陶瓷纤维业务:21-23 年,受益公司持续扩产和下游需求稳步增长,陶瓷纤维销 量为 38/43/48 万吨;平均售价变动 0%/+3%/+5%,则为 6719/6921/7267 元/ 吨;营业收入 25.65/29.88/34.86 亿元;收入增速为+31.1%/+16.5%/+16.7%; 毛利率 40.0%/41.0%/41.5%。
玄武岩产品业务:21-23 年,随着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升,销量 13.9/13.9/14.3 万吨;岩棉作为理想的 A 级不燃外保温材料,有望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平均售 价变动+5%/+10%/+10%,则为 3268/3595/3954 元/吨;营业收入 4.54/5.00/5.64 亿元;收入增速为+27.6%/+10.0%/+12.8%;毛利率 15.5%/16.0%/18.0%。
随着股权激励收尾,相应管理费用将有所减少,预计管理费用率降低。
我们预计公司 21-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0.35/ 35.07/ 40.73 亿元,YoY 分别为 30.5%/ 15.5%/ 16.1%;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6.4%/ 37.5%/ 38.3%;归母净利 率分别为 17.9%/ 18.8%/ 19.4%。21-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3/6.59/ 7.91 亿元,YoY 分别为 46.54%/ 21.52%/19.93%,对应 EPS 分别为 1.50/1.82/ 2.19 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