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烧机油的事情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既!然都知道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还都喜欢去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品牌效应呀,毕竟是豪华品牌,开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尽管奥迪在豪车中不算大哥大,但是好歹也算前几把交椅了。
既然你喜欢他,也知道他的脾气毛病秉性,那就别一天到晚的抱怨他,就好比一个美女,你要娶她,就要容忍她的一些脾气,不能追她的时候包容一切,追到手了就彻底清算,这样做不厚道。
其实仔细想想,奥迪除了烧机油,其他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尤其是当年的第六代A6L,也就是厂方说的C6,车身硬朗空间宽敞油耗也不高,开出去也有面,如果把烧机油的问题解决了,那真的是一台豪车+好车。
今天就有这么一台08奥运款的A6L2.8,就是后档玻璃上有那个支持北京奥运的贴膜字样的那批车,发动机是当时最牛X的2.8自吸直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技术含量是当时奥迪旗下产品之最,就算放到今日,也依旧不落伍。现在的第七代和第八代A6L上,依旧有搭载这款2.8发动机,所以说,这款发动机是经典中的经典。
但是再怎么经典,只要你是那个时代的奥迪,你也不能免俗,烧机油是肯定的,于是乎……
哈,经典的车头,第一款进气格栅开大口的奥迪,这个造型在当时饱受争议,但是却是英明无比的一个决定,也造就了后来奥迪一贯的大口风格。和宝马的双格栅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实表公里数。这个年份的车子,开30万公里以上,很正常。
生产日期是2008年8月23日,奥运会貌似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期开的吧。记得那个时候,哥哥我还在某家奥迪服务站上班,为了回家看奥运,直接把工作辞了,我说的是实话,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冲动,这么洒脱,在那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个性上有棱有角,绝不对俗事妥协。
漏油能漏到每个螺丝眼里都能积出油池的,真的不多见。这个车的发动机,就像一个满是窟窿的破桶,哪哪都漏,在一个地方停车超过五分钟,地上就是一滩油。
既然说道漏油,就少不了电磁阀的份。为什么说这款发动机先进呢,因为他的凸轮轴带AVS调节,就是高低气门升程调节。平时气门开度小,满足日常动力需求就够了,超车加速飙车时候,气门开度大,额外榨取动力,就是靠这套电磁阀系统来驱动凸轮轴上的滑套实现的。
还有缸盖后方的电磁阀,这个是进排凸轮轴的VVT控制,就是说凸轮轴提前顶开气门还是滞后顶开气门,全部靠他来控制。很不幸的是,他也漏油了。
顶起来观察底部,不好意思,上面漏下来的机油如果川流入海,都汇聚到底部,可以看到一些棱线上还挂着即将滴落的油滴,加上这台车下护板不知道去哪里了,机油混合着泥土和灰尘,形成了一层犹如铠甲般厚实的油泥包浆,到时候要刷干净,估计眼泪都要出来了。
好了,其他的先不说了,先拆吧,拆了之后才知道哪里坏了,才知道需要订什么配件。
当然了,有些问题,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电脑检测。三个故障码,两个过浓,原因是高压泵泄露汽油了,为什么呢,拧开机油盖一闻,浓浓的汽油味。说明高压泵的汽油腔密封件破裂,汽油渗漏到机油腔,然后混合着机油回到油底壳。第三个故障很简单,一缸喷油嘴完蛋了,要换。
沉下发动机之后,由外到里逐步剥离…………
链条后盖那个位置也都是油,变速箱上的油都是这里漏下来的,所以说,到时候不光是发动机,变速箱外表面都要刷半天。
看吧,气门室盖漏的油,油泥已经在结合面形成了包浆,这是我修的最脏的一台车了。
更让人苦笑不得的是,某个电磁阀的专用固定螺丝被人替换了,估计当时拆过这个电磁阀,螺丝搞毛了,直接用那种五金店买的普通螺丝,底下垫一个六角螺母就完事了,哎,人才啊。
所有的附件都是油腻腻的,唯独水泵是暂新的,但是仔细一看,副厂件。算了,到时候还是换了吧。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原车的废气管,居然是用胶布粘起来了,修车不讲究能理解,但是也不能这么不讲究。
在拆高压泵的时候,居然让人看到了这啼笑皆非的一幕,高压油管的接口,居然缠着家里装修装水管的生料带,估计之前修这个车的师傅,以前是搞装修的,修车是后来转行的。
拆掉气门室盖,发现里面还算干净,颜色是黄了点,但是没有油泥,总体也算过的去了。
拿掉凸轮轴和摇臂顶筒。
拆掉后盖之后,看到凸轮轴调节盘。这个车是四根凸轮轴都带调节盘,3.0T的低功率版的还没这个待遇呢,所以我说这款发动机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拿掉缸盖之后,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缸体,离彻底分解成零部件状态不远了。
继续分解缸体,准备拆油底壳和油位传感器。哎,再次吐槽,太脏了。
取下链条后盖,链条室离还算干净,可以看到金属的裸色,说明平时换机油还算及时。
拿掉油底壳,看到机油泵。这个位置,有点薄薄的油泥,但是不严重,手指轻轻一抹,就可以看到金属底色,推理觉得车主机油用的还算可以,就是保养周期长了点。
气缸并没有拉伤,但是肯定已经磨损,这款铝合金的缸体,不耐磨。
继续分解。到了瓦盖这一层,油泥就多了。修了这么多车,就一台途锐,这个位置很干净,人家是7000公里换油,金美孚的伺候。
桶出活塞之后,发现活塞环接近对口了。这个必须引起重视,对口之后曲轴箱串气量会很大,会引起烧机油。至于为什么会对口呢,下面会解释,看下去。
之前说了,发动机漏油,变速箱外表面也被祸害的够呛,刷干净,必须刷干净,不然到时候发动机很干净,变速箱脏的要死,这不就成了二皮脸了嘛。
大致刷成这个样子。没办法,总不能把变速箱整个扔进超声波池子里去清洗,手工刷的,刷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又是满满一车,拉去做清洗和镗缸。
到了镗缸的地方,因为活塞要洗,在没有剥下活塞环的时候,先拍个实例。仔细看看第三道油环,乌黑的一圈是不是,被积碳堵塞了,已经失去了刮油的作用,所以这种结构的环必须要换成另一种结构。
我特地把环取下来,微距拍个特写,仔细看,是不是被积碳彻底堵塞了。
搞气门的师傅,很麻利的分解掉缸盖。
拔掉气门油封之后,发现油封已经严重磨损,而且硬梆梆的失去了弹性。这也是造成烧机油的原因之一。
缸盖洗干净之后,轻微铰一下,把老的氧化层弄掉,方便一会研磨。
看下气门接触位置和面积,红印均匀,完美!
涂上研磨砂,研磨气门,让气门更加密封。
整完之后,清理干净,安装气门油封。
一个缸盖搞完,另一个缸盖也要研磨气门。手里那个罐头,不是罐头,而是研磨砂。
整完之后,安装气门锁片,老师傅熟门熟路的安装锁片,速度相当惊人。
我们把时间回调到一个小时前,其实在拼装缸盖之前,先要对缸盖做初步的处理和清洗,小师傅正在刷掉气门不为的积碳,准备做超声波清洗。
所有的零部件,一锅炖了。在加热的要水中浸泡,然后利用超声波的震动,把脏东西都震松或者脱落。
然后用高压水枪,很轻易的把震松的污垢冲洗掉。不得不叹服人类的智慧,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下次我整个人跳进去洗洗,是不能连毛孔都能洗干净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边在清洗处理缸盖,另一边准备镗缸。手指摸上去已经有严重的台阶,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做测量到底磨损了多少,在人体器官都能直接感受到的严重的磨损变形,就没有必要再去做测量了。
用千分表找到气缸圆心位置
测量好缸套的外径尺寸,加上过盈量,就可以算出需要在缸体上挖多大的洞。
这个缸套可不是凡品,叫做薄壁合金缸套。这里我简单做个介绍,缸套的基本材质是灰铸铁,但是为了满足发动机的力学性能需要,一般会在灰铸铁里添加硅、硼两种合金元素,这样缸套的强度和硬度都会比纯的灰铸铁高一个档次。但是,对于高端发动机来说,对缸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添加两种合金元素的基础上,又加了锰、硌。锰是进一步提高他的耐磨性,火车铁轨就是锰钢,为的就是和钢轮摩擦时候能耐磨,加硌则是为了铁碳合金的晶体组织韧性。所以说,缸套的外观差不多,但是里面确实内有乾坤啊。缸套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维修质量和寿命。
好啦,开始镗缸了…………
在镗缸的过程中,搞完一个缸,搞下一个的时候,都必须千分表重新确定位置,从而保证圆心位置的准确。
一个孔一个孔的搞完,直至最后一个。
把缸体加热之后,让孔扩张,然后敲入缸套。缸套和孔之过盈配合,什么叫过盈呢,就是缸套大洞小,然后缸套是硬挤进去的。因为是硬挤进去的,缸套和缸体两个金属个体之间紧紧的咬合在一起,起到了类似于融为一体的效果。当然了,缸套比洞大的数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硬挤进去可能把缸套挤破,如果太小了,缸套在洞里会滑动。这个车的最佳过盈量在8丝,就是缸套尺寸比孔的直径大0.08MM。
看起来想六个突出来的炮筒是不是,没关系,一会加工好就可以了。
把缸套的内圆尺寸加工成车辆出厂时的气缸体尺寸,然后把高出来的部分搞平,就OK了。
最后是精磨气缸,达到最后的精确尺寸和缸壁应有的表面粗糙度。
一车配件拉回来之后,自己还要进一步的清理残余胶水和污垢,大概又是两三个小时。
清理好的东西,整齐码放好。
之前读数据流的时候,四缸失火严重,所以点火线圈必须换一个
第一缸的喷油嘴直接 故障的,换掉。另外有两个缸的喷油嘴和缸体烧结了,捅出来的时候破坏掉了,也要一起换掉。总共换三个,亏大了。
正是料条张紧器,换新的,和3.0T的机器一样。
之前气门室盖螺丝都漏油,所以这个螺丝必须要换,一共是24个。这个螺丝上自带一个密封圈,螺丝漏油就是这个密封圈老化了。这个螺丝是从长春一汽厂里要来的,原厂规定是要连气门室盖总成一起换的,气门室盖上自带螺丝。但是一个盖子进价就要一千多,吃不消啊。
这个就是油气分离器,不是油水分离器,很多人都念错。这玩意也是大家俗称的废气阀。
曲轴前油封和后油封。
各类密封垫、火花塞和链条轨道
气门室盖垫和各类水管
皮带一套、水套一格、各类螺丝还有水泵、节温器…………
漏油的电磁阀,全部换新的,原厂件,老贵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