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调查②|及时杀灭!为灭病菌焚烧千亩染病小麦,5天

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危害巨大。

那么,遇到外来物种入侵,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几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

焚烧染病小麦,迅速控制疫情蔓延

4月的邹城,春意盎然,绿油油的麦田里,晃动着一个个劳动者忙碌的身影。

小麦进入抽穗期,这是决定籽粒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

麦田里,农户们有的在浇水施肥,有的在喷洒农药,工作紧张而有序。

许多人并不知道,十几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事件。

2006年6月1日,邹城市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在疫情普查中,发现有些地块小麦植株感染了小麦腥黑穗病,涉及麦田有数百亩之多。

患小麦腥黑穗病的麦穗。(资料图)

“只有在小麦成熟时,小麦腥黑穗病才露出狰狞面目。染病的麦穗,散发出一股鱼腥味,用手揪下来,一捻麦粒,捻出来的面粉呈黑色。这种麦粒毒性很大,人畜吃了容易中毒。”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推广研究员常兆芝回忆说。

当年,常兆芝曾作为专家从省城赶赴邹城,参与染疫小麦销毁处置行动。回忆起来,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邹城市植物保护站发现小麦腥黑穗病之后,立即上 邹城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植保部门。

经全面清查发现,发生疫情的有唐村镇、石墙镇、看庄镇、张庄镇、田黄镇等11个镇(街道),涉及70个村368户,发病面积近820亩。部署清查的同时,当地政府迅速制定防控措施。

“小麦腥黑穗病传播蔓延很快。为防止蔓延,他们决定对染病小麦进行焚烧。”常兆芝说,当天,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宁市农业局、邹城市政府及其农业、消防部门及各镇党委负责人齐聚现场,指挥监督焚烧。“为避免大火殃及正常麦田,事先预留了保护隔离带。”向染病的及隔离带的小麦植株,浇上汽油,用火把点燃,立时冒起滚滚浓烟。这次总共焚烧了1580多亩小麦田。

为了减轻有关农户损失,当地政府给他们发放了一笔补偿款:每亩麦田650元。

常兆芝介绍,小麦腥黑穗病菌是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小麦一旦感染病菌,不仅减产,而且染病麦粒中的大量病菌冬孢子产生具有鱼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破裂后散发出来,会引起人过敏和皮肤炎症、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

此事给广大农户敲响了警钟,他们的防疫意识大大增强。从此以后,邹城市再也没有发生小麦腥黑穗病。

斩草又除根,虽费时日最终赢得胜利

外来物种银毛龙葵入侵我国之后,肆意生长,抢占地盘,严重挤压正常生长的植物空间,打破了生态平衡。

2012年,山东济南天桥区首次发现银毛龙葵,引起一片恐慌。

那里还有银毛龙葵肆虐吗?

行至小店村,在村委会大院遇到该村妇女主任于学燕,问她村中现在有无银毛龙葵。

“早几年,见过这种植物,大都长在村边的树林里。”于学燕说,现在,村里看不到这种植物了。

银毛龙葵首次在我省被人披露的日期,是2012年7月3日。

当天,一名叫“SUN山”的博主在微博上发文称:“济南黄河大桥北发现外来入侵植物——银毛龙葵,望引起重视。”此前,他驱车在104国道上行驶时,视线被路边沟沿上一片开紫色花的植物吸引。根据花色和植株形态,他断定是一种陌生植物,便停车拍摄。

银毛龙葵。(资料图)

后来,他请教植物学专家,得知这种植物是茄科茄属的银毛龙葵,一种外来入侵植物。

“当时我省没有银毛龙葵的发现 告,只有进行鉴定才能得出结论。”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植物检疫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张德满说,获悉这一消息,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便赶赴现场,采集样本,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这种植物为银毛龙葵。

2012年,植物检疫人员在济南市大桥镇104国道一侧,现场采集银毛龙葵。

“银毛龙葵原产南北美洲,属于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它繁殖力强,全株有毒,会入侵麦田和牧场,还危害畜牧业。”张德满说。

7月15日,山东省植保总站联合多个部门开展银毛龙葵扑灭铲除工作。铲除点共有48处,分布在8个村中。南至当时的天桥区大桥镇政府驻地附近,北至天桥区与济阳县的交界处。

“银毛龙葵全身是刺,根扎得很深,仅拔除了植株的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如果不铲除干净,第二年还可继续生长。当时决定喷洒内吸灭生性除草剂,植物吸收后会连同根系一起被灭除。”张德满说, 48个点用了5天时间喷洒了一遍。喷完药,还发动当地农民进行了全面复查。此后,便很少看到银毛龙葵生长。

在于学燕看来,村里银毛龙葵少见直至不见,与村庄拆建,铺设道路有关。另外,伴随人居环境整治,或许残留的零星银毛龙葵被人们当作杂草清理了。

较量旷日持久,虫害蔓延势头得到控制

如果说,处置邹城小麦腥黑穗病疫情速战速决,铲除银毛龙葵虽费时日也取得最终胜利,那么跟美国白蛾展开的,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至今,这场持久战已经打了十几年。

这不,最近胶州市里岔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周永进又忙活开了。4月9日下午6点多,他刚从所包的村子回到镇里。

“胶州市森林资源保护站下发通知,最近将对美国白蛾进行飞机防控,要求各镇、街道逐村核实飞防区域。对于特种养殖户,必须到其家中,督促他们签字确认,提高飞防知晓率,减少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虽然挺忙碌,但他坦言:比起前些年,现在防控美国白蛾轻快多了。

“2003年,我们胶州突然发现了美国白蛾。大伙儿都叫它‘毛毛虫’。” 周永进回忆说,2009年到2010年,美国白蛾在胶州大爆发。

“2009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在张应村北边有一片上千亩的杨树林,3天就被‘剃光了头’。我们走到树林边一看,好家伙,树上毛毛虫密密麻麻,每片叶子上都趴着两三条。”

周永进说,那段时间,全市各单位都把防治美国白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除了平时在树根部挖虫蛹、剪除较低处的美国白蛾 幕外,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各镇(街道)都会组织工人背着烟雾机打药。

“这种办法费时费力,效率也低。”周永进摇头说,那段时间,同事们说起美国白蛾就头疼。

无人机灌装飞防药剂,准备防控美国白蛾。

不过,让周永进和同事们高兴的是,2011胶州市组织实施了飞机防治美国白蛾等重大食叶害虫项目。防治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很多,美国白蛾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尤其是2020年,我们胶州作为国家级美国白蛾监测试点,自4月下旬开始,利用蛾诱捕器重点监测越冬代美国白蛾羽化、产卵、孵化时间,依据监测情况,确定最佳飞防时机。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测 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高速公路两侧、重大活动场所周边及建城区道路、公园和山头林地等有虫株率控制在5%以下,叶片保存率90%以上,基本实现了有虫但不成灾。”周永进兴奋地说。

直升机飞防美国白蛾,在道路林带上空作业。

虽然取得初步成果,但是我们与外来入侵物种的较量依然在继续。

战斗未有穷期,脚步不能停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4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