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日 海口环卫专刊 今天
体验项目:垃圾转运收集
体验时间:2018年7月6日
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中,工作、娱乐、休闲等等活动,都会产生垃圾,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感受不到垃圾的存在,它们去哪里了?这是因为,当产生垃圾后,环卫工人迅速将之收运,送到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厂,这才避免了垃圾在城市中的逗留时间,确保了市民生活环境的整洁卫生。
工作熟练不惧臭气
位于金牛北路的垃圾转运站,看不见太多的灰尘和脏水,站房外面的公共区域则更为干净,假如关上中转站的大门,你根本感觉不到这里是个处理垃圾的地方。徐明天早上5点钟就在此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从96年开始,已经在环卫工作了 22 年,一直从事垃圾中转工作,现在是垃圾压缩箱操作手。每天的工作,就是控制着垃圾压缩箱开合,帮助运输车辆将垃圾倒入压缩箱。
可别小看这份工作,认为按按电钮很简单,其中也要讲究技巧,就像开车一样,要想准确地控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徐明天操作经过正式培训,加之拥有多年的经验,操作起来驾轻就熟,打开压缩箱,指挥运输车到位,倾倒垃圾,合上压缩箱,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挥舞铁铲垃圾归位
正在采访中,又来了两辆垃圾车,徐明天又立即开始工作。虽然运输车有翻斗,但垃圾并不会顺利地倒出来,徐明天就拿起铁锹,将垃圾一铲一铲地铲出来。有些车上回残留液体,沾一些垃圾在车厢内,徐明天又换上扫帚,将之清扫干净,确保垃圾都进入压缩箱内。在卸载垃圾的过程中,需要一直站在压缩箱的开口处,气味难闻,但徐明天习以为常,没有任何异样。
因为时不时就有垃圾车来卸载,采访不断被打断,看着徐明天一铲铲地铲垃圾,能深刻感受到他的辛苦,但徐明天认为这不算什么:“现在的压缩箱是2008年开始使用的,以前垃圾堆放在中转站,需要人工全部装到压缩车上压缩运走。现在已经很轻松了。”
体验时,气温有36度,徐明天虽然说不辛苦,可是流淌的汗水仿佛诉说着他的不易。据了解,徐明天每天都要收集10多吨的垃圾。
认真清理保持洁净
在装了几车垃圾后,徐明天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压缩箱上的一个小门,顿时流出不少液体,散发的气味比刚才更甚。原来,这是压缩箱将垃圾压缩时挤出的液体,汇集在压缩箱底部,需要定时清理,才能保证压缩箱的正常运作。徐明天拿着扫帚,一丝不苟地将残留液体和混杂的垃圾,一点点清理干净。
清理完压缩箱内部,徐明天又拿起水枪,开始清洁压缩箱外部和地面。为了周边环境的干净,他的付出和所忍受的,绝非平常所能想象……
体验手记
曾经,垃圾转运站由于设备落后、效率低、味道大,让一些距离垃圾中转站近的居民十分反感。自 2008 年引进这种新型密封垃圾箱,噪音少、味道轻,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外面看起来,十分干净,让人难以相信这是收集垃圾的地方。
我们明天生活在干净整洁的城市中,享受舒心宜居的环境,有没有想过,是众多环卫工人在炎热的气温下辛勤劳作,他们不惧脏和臭,无私奉献,才让我们拥有身边的干净。
投稿邮箱:275576098@qq.com
往期精选
▍策划:李传华
▍文字采写:郭崎 郑曼尼
▍图片摄影:郭崎 郑曼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