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99%的阻燃人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国内篇)

大家好,我是老台

出场要沉着大气!

上周,老台推送首篇

朋友们纷纷给老台私信

期待后面更多精彩的 文章

一向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老台

备受鼓舞,今天决定要放个大招

关于阻燃发展史,不只有国外风云

老台真是翻阅整理大量史料

整理这篇精华的国内篇

吐血凑齐阻燃史的倚天屠龙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中华文明5000年的阻燃历史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防火技术方面也曾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早些时候,其实并没有明确的阻燃概念,最早提出来的是“防火”。

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为“防患于未然”,《申鉴·杂言》记载“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火星,后句的大意是,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

韩非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中国领先全世界的防火“五大发明 ”是:始于汉代的隔火墙、两千多年历史的暖气地道灭火设施(救火家事,如大小桶、洒子、火叉等)、汉朝照明防火中的青铜宫灯,以及北宋时期的专业消防队

老台科普时间 塑道学苑

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消防队,诞生于中国的宋朝。宋人称消防队叫做“潜火队”“火隅”,列入军队编制。

据《东京梦华录》“防火”条记载,汴梁城内的街巷,每隔三百步设一所“军巡铺屋”,每所铺屋置“铺兵”五人,负责夜间巡逻。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 ,潜火兵即刻出动,“汲水扑灭,不劳百姓”。

到了清光绪年间,老台终于在申 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防火的书面 道–防火论。

这密密麻麻的文字能能看清楚吗?

老台提醒大家请保护视力

大家也就不要睁大眼睛、盯着屏幕瞧里面写的啥玩意了

大意就是天干物燥,注意防火什么之类的。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为申 点赞一下

一百多年了

申 是近代中国最牛逼的 纸,没有之一!

附上申 百科知识

到了中华民国,这个时候逐渐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有关防火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在1916年的《科学》上我们发现了系统介绍火灾与防火的防火篇。

《科学-防火篇》中介绍的灭火器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时候的灭火器已经与现在外形无二,原来100多年前就已经可以使用灭火器了。

老台科普时间 塑道学苑

第一个灭火器是由英国船长曼比于1816年发明的,它是一个装1升多水并充有压缩空气的圆桶。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如下图中用黄色记号笔标注的。提到了我们大苏州盛泽镇的一场火灾,一百多人遇难,大多数都是妇孺。文中还不忘对比了一下早前两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外国男人跟中国男人在性命攸关关头的人性表现。

比较系统的有关防火方面的书籍,则是由黄晋甫编著,1931年 4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防火概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防火、疏散逃生等知识。

纺织/丝绸,是一直是近代中国比较牛逼的的技术之一。因此关于纺织防火的资料也比较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纺织染期刊》,老台找了几篇1930年到1940年的资料,让大家瞧瞧它的本尊。

不得不说这时尚的封面简直帅炸了!

1932年《铁路月刊 》第四、五期合刊上出现了两篇新时代建筑家之防火术。

1933年,《牛顿》杂志上出现了防火材料这篇文章。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杜鸿宾编译的《消防警察全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消防警察全编》 不仅是中国近代消防第一书,而且,这一类专著在当时世界上也还没有出版过。

老台科普时间 塑道学苑

商务印书馆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它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我们现在看到的《辞源》《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均出版于商务印书馆。

近现代阻燃/防火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沉淀,中国早期的阻燃与防火智慧为现代阻燃/防火科学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阻燃/防火的发展早已日新月异,一大批先进的防火/阻燃技术已经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由此诞生了一大批近现代的阻燃/防火科研单位和优秀的科研人员。在之后的章节中,老台将会详细的阐述,敬请期待!

热文链接:据说这是史上最全的阻燃剂发展史(国外篇)

阅读完就猛戳点赞的你

阅读完就转发分享的你

阅读完就扫码关注的你

肯定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塑道学苑 出品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学习,让我们更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塑道学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