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吊装、真空负压自吸式污水处理系统、增加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今年6月以来,一批新型厕所出现在新都城乡公共区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此配套发布了公厕电子地图并将公厕位置植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着急时,市民们可以用手机打开导航地图,快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环卫公厕……从2018年启动厕所革命以来至今,我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440万元,新建环卫公厕34座,改造公厕40座,让市民“方便”之事更方便,极大缓解了市民在公共区域如厕难的问题。
新建公厕 智能环保人性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方还同步采用了节水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建设改造公厕。大丰街道的新建环卫公厕采用了真空负压自吸式污水处理系统,它能将污水通过真空管道,加少量的冲洗水收集到真空罐内。与传统厕所相比,它具有省水、冲刷效果好、臭气控制好、安装方便等优点。与此同时,公厕周边还种植了草坪、鲜花及绿竹,使得公厕与周边环境绿化融于一体,成为路口上的标识性景观。
为方便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个公厕专设了无障碍卫生间,除1米高水平抓杆外,还在墙面一侧设置有高1.4米的垂直抓杆,洗手盆在两侧和前缘还设置有安全抓杆,方便老人和一些行动不便者;无障碍卫生间设有蹲便器,蹲便器旁边安装了紧急呼叫器。
据悉,新建在景区的环卫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
公厕革命 第三卫生间成标配
第三卫生间也叫做中性卫生间,是一种不同于男厕女厕的卫生间,设计上十分人性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所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中性卫生间”最大特点就是无性别区分,体现了人性化精神,使公厕的作用更加合理,让“方便”事更加方便。在我区开展的公厕革命中,所有新建和改造的公厕都将第三卫生间作为环卫公厕的标准配置。
改建公厕 提档升级优化设施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厕所革命与推进农村改厕有机结合:将农村厕所改造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加大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场所(重点完善中小学校、街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街镇政府机关等)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改造,强化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推进城镇老旧公厕升级改造,规范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保障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使用权益。从2018年截至目前,全区已改建城乡公厕40座。
近日,位于斑竹园街道杨柳小区的老旧公厕现已“改头换面”全新亮相。“崭新靓丽的外表、简单舒适的内饰。配套齐全的设施……改造后的公厕再也没有‘脏乱差’的现象了,即使从这里经过,也会多看它一眼。”居民吴女士说。
管理精细化 发布公厕电子地图
硬件建好了,如何配套相应的软件,运营管理好这些方便市民的环卫厕所?我区硬件软件齐抓,面子里子协调,全区城乡厕所建设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彰显全龄友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感和幸福感。
建设智能化监管平台。推行信息化智能化公厕监管,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程序,逐步提升公厕自动开关门、照明、冲厕等智能化功能。建立公厕智能化监管平台,加强公厕建设管理数据的分析与运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试点公厕 24 小时开放。按照《成都市新都区公厕 24 小时开放实施方案》,在主城区和各街镇选择有条件的公厕试点实施24 小时开放,并结合治安实际状况和巡逻防控需求,统筹装配公厕门口天 等监控设施。公厕夜间开放期间,配备专人管理,定岗定责,确保卫生达标、人员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建立健全公厕管理机制。探索外包引入公厕运营管理模式,推进公厕日常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合理配备公厕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公厕卫生保洁、维修维护、监督检查等管理制度。加强公厕配套设施日常维护,保障用水用电等基本设施运行良好、维护规范、更换及时,确保公厕内部设施正常使用,设施完好率达到 95%。强化公厕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探索建立公厕评比机制,推进公厕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整体吊装、真空负压自吸式污水处理系统、增加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今年6月以来,一批新型厕所出现在新都城乡公共区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此配套发布了公厕电子地图并将公厕位置植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着急时,市民们可以用手机打开导航地图,快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环卫公厕……从2018年启动厕所革命以来至今,我区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440万元,新建环卫公厕34座,改造公厕40座,让市民“方便”之事更方便,极大缓解了市民在公共区域如厕难的问题。
新建公厕 智能环保人性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方还同步采用了节水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建设改造公厕。大丰街道的新建环卫公厕采用了真空负压自吸式污水处理系统,它能将污水通过真空管道,加少量的冲洗水收集到真空罐内。与传统厕所相比,它具有省水、冲刷效果好、臭气控制好、安装方便等优点。与此同时,公厕周边还种植了草坪、鲜花及绿竹,使得公厕与周边环境绿化融于一体,成为路口上的标识性景观。
为方便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个公厕专设了无障碍卫生间,除1米高水平抓杆外,还在墙面一侧设置有高1.4米的垂直抓杆,洗手盆在两侧和前缘还设置有安全抓杆,方便老人和一些行动不便者;无障碍卫生间设有蹲便器,蹲便器旁边安装了紧急呼叫器。
据悉,新建在景区的环卫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
公厕革命 第三卫生间成标配
第三卫生间也叫做中性卫生间,是一种不同于男厕女厕的卫生间,设计上十分人性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所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中性卫生间”最大特点就是无性别区分,体现了人性化精神,使公厕的作用更加合理,让“方便”事更加方便。在我区开展的公厕革命中,所有新建和改造的公厕都将第三卫生间作为环卫公厕的标准配置。
改建公厕 提档升级优化设施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厕所革命与推进农村改厕有机结合:将农村厕所改造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加大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场所(重点完善中小学校、街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街镇政府机关等)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改造,强化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推进城镇老旧公厕升级改造,规范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保障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使用权益。从2018年截至目前,全区已改建城乡公厕40座。
近日,位于斑竹园街道杨柳小区的老旧公厕现已“改头换面”全新亮相。“崭新靓丽的外表、简单舒适的内饰。配套齐全的设施……改造后的公厕再也没有‘脏乱差’的现象了,即使从这里经过,也会多看它一眼。”居民吴女士说。
管理精细化 发布公厕电子地图
硬件建好了,如何配套相应的软件,运营管理好这些方便市民的环卫厕所?我区硬件软件齐抓,面子里子协调,全区城乡厕所建设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彰显全龄友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感和幸福感。
建设智能化监管平台。推行信息化智能化公厕监管,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程序,逐步提升公厕自动开关门、照明、冲厕等智能化功能。建立公厕智能化监管平台,加强公厕建设管理数据的分析与运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试点公厕 24 小时开放。按照《成都市新都区公厕 24 小时开放实施方案》,在主城区和各街镇选择有条件的公厕试点实施24 小时开放,并结合治安实际状况和巡逻防控需求,统筹装配公厕门口天 等监控设施。公厕夜间开放期间,配备专人管理,定岗定责,确保卫生达标、人员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建立健全公厕管理机制。探索外包引入公厕运营管理模式,推进公厕日常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合理配备公厕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公厕卫生保洁、维修维护、监督检查等管理制度。加强公厕配套设施日常维护,保障用水用电等基本设施运行良好、维护规范、更换及时,确保公厕内部设施正常使用,设施完好率达到 95%。强化公厕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探索建立公厕评比机制,推进公厕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