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喇叭”也要遵守“噪音污染”标准

郭元鹏

“小区的防疫喇叭每天以女高音循环播放整整15个小时,我都快成神经衰弱了!”近日,在上海某小区,不少居民被每天的防疫大喇叭声所困扰,纷纷表示自己的生活和作息被严重影响。(7月31日《新民晚 》)

前段时间,因为防控疫情的需要,上海大部分小区都很自觉地安装了“防疫喇叭”,用来提醒居民注意扫码测温。初衷当然是好的,而且对于疫情防控而言,这种“防疫喇叭”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就像媒体 道的“防疫喇叭每天播 15小时”的情况,确实导致了噪音的扰民。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防疫喇叭”一刻不停地播放,而且还是高分贝的模式,这种噪音的污染让当地市民十分反感。

其实,“防疫喇叭”变“噪音污染”的事情,是一种现象。前几天的周末清晨,在江苏无锡一名女子和一名防疫志愿者吵起架来。志愿者崩溃地大喊:我们不睡觉吗?我们每天早上辛辛苦苦为了谁?而女子也奔溃地回应:早上六点我们还在休息,你们就用大喇叭不停地呼叫,谁能受得了?你们播放的防疫措施,我们早就知道了,为何天天反复播放?最后有警察到场协调纠纷才平息。

“防疫喇叭”再好,也需要小点声。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而言,“防疫喇叭”是需要的。但是,重视程度高低,不是体现在“喊话声音高低”上。正如不少市民反映的那样:做核酸的时候,物业公司或者社区部门通知一下就可以了,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做核酸的程序和时间,没有必要让“防疫喇叭”大喊大叫,而且是反反复复。最值得一说的则是一些防疫措施的宣传,防疫了这么久,对于防疫措施大家也都知道了,尤其是一些“出门戴口罩”“出行要亮码”的常态规定,实在没有必要用“防疫喇叭”半夜三更的循环播出。

面对“防疫喇叭”带来的“噪音扰民”,其实需要思考的是服务模式,服务是对的,但是要选择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比如,“防疫喇叭”的宣传,是不是可以调整时间?例如禁止“半夜鸡叫”,禁止“分贝过高”?“防疫喇叭”也应该遵守“噪音污染”的治理标准。

防疫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能够接受的方式。防疫喇叭每天播 15小时,“讲理”何必“声高”?“防疫喇叭”不该变成“噪音污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