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一艘货船缓缓驶入,船户陈师傅娴熟地从船上拖出一根电缆,插入正对着的岸电桩。
“2017年,我第一次用岸电,关了柴油发电机,感觉整个世界都清静了。”陈师傅回忆道。以前,船户用电全靠柴油发电机,到港停泊时也不例外。柴油发电噪音大、气味难闻,污染港口环境,让船户和港口居民苦不堪言。
2017年,湖州在长三角率先实施“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工程”,实现船舶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工程一经启动,国 湖州供电公司就按下了岸电建设“快进键”。
2017年5月,湖州首个智能化内河岸电水上服务区投运;2017年8月,京杭大运河湖州段水上服务区实现岸电全覆盖。截至目前,湖州航区共建设岸电设备355套,建设量全省领先。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20吨,减排二氧化碳378吨。
船舶停靠“以电代油”迈出了“全电航运”的第一步,船舶航行电力驱动更是实现长三角绿色水上交通的关键一步。国家交通运输部曾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纯电动货船,实现电动货船靠泊接用岸电并进行充电”。近年来,国 湖州供电公司积极参与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研发,
目前,国 湖州供电公司参与研发的全国首艘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已完成动力部分设计。该船总长71.4米,宽12.6米,深3.45米,吃水2.6米,设计航速每小时14.7千米,采用全电池动力推进,通过换电站换装电池的模式补给动力能源。建成后,将在湖州安吉上港码头至上海共青码头的航线上运行。
整船电池容量达到4320千瓦时,相当于120辆电动汽车,按全年运营150航次计算,年用电量在100多万千瓦时左右,可替代燃油约255吨。待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大范围推广应用后,全电航运生态工程的节能减排效益将更为显著。
5月10日,在湖州旧馆锚泊区,国 湖州供电公司员工对新装的港口岸电设施进行通电调试。细心的船户会发现,这里的岸电桩和别处的不大一样。
“旧馆锚泊区安装的是新型智能岸电桩”,国 湖州供电公司员工介绍,“新型岸电桩自带内置 联模块,能够直接接入国 岸电云 平台,实现岸电桩互联互通”。
岸电桩“入 ”后,船户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畅行长三角内河港口,直接扫码取用岸电。”国 湖州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介绍: “从苏州、上海来的船户在抵达湖州之前,就
可以通过‘e充电’APP查看到湖州岸电设施分布和使用情况,按需调整航行路线,精准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港口停泊。”
同时,“岸电云 ”实现了对岸电桩的实时监控和告警信息接收,运维人员可远程全面监测岸电桩运行情况,从而快速处理设备故障,大大提升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国 湖州供电公司在旧馆、升山、郭西湾等7个锚泊区率先投运了81台新型岸电桩。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全面完成岸电桩智慧升级和岸电云 系统接入,让湖州岸电桩和长三角智能岸电桩互联互通,助推长三角全电航运能源供给绿色发展。
此外,湖州已经启动建立依托岸电云 的岸电设施及船舶政府监管平台,辅助政府全面掌握岸电发展情况,支撑船舶公司、设施企业生产建设均衡配套发展,给政府合理规划岸电服务 络建设布局、完善行业监管、制定相关财政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文/姚羽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