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开始,每个月的25日为海宁市“文明创建服务日”。2月25日,今年春节后的首个“文明创建服务日”,以“文明创建我参与”为主题,结合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在“学雷锋日”前夕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当天,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行走在海宁市街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劝导文明停车,同时聚焦商圈噪音扰民问题,逐家上门提醒。
△志愿者捡拾垃圾
商铺喇叭声音扰民 志愿者及时上门劝导
2月24日下午,在海宁市人民广场,前来逛街的市民络绎不绝,工人路一派热闹景象。美中不足的,便是街边店铺电子喇叭的歌声、促销声、广告语等,不少过路市民感慨道:“这喇叭响得我耳朵疼!”
△志愿者清除小广告
当天,新华社区组织30多名社区党员志愿者、爱心商铺志愿者和共建单位志愿者,沿着工人路、海昌路、长埭路,针对商铺噪音扰民、乱停车等问题进行文明劝导。
“请把喇叭声音调低。”志愿者们刚走进工人路上一家品牌眼镜店,店员就主动跑出来调低喇叭音量。“这是我们的一部广告片。”该店员说,会注意音量高低,确保不扰民,也感谢志愿者督促。
“可以有适当的声音,但一定要控制好音量,不能导致扰民。”随后,志愿者们走出眼镜店。接着,大家便被一家位于二楼的商铺吸引住了,商铺喇叭的声音特别响。
“我的店在二楼,想用音乐来招揽生意,我现在把喇叭关掉。”在志愿者的劝导下,商铺老板关闭了音响设备。
△志愿者规劝商家关掉公放音响降噪音
“老板,你不要觉得谁的声音大,谁的生意就更好。留住客人靠的是品质,不是靠放歌。”新华社区党委书记赵亚文说。
树立“主人翁”意识 维护文明创建成果
据悉,当天,新华社区有两支志愿者队伍开展了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一支在工人路区域对噪音扰民、乱停车等行为进行劝导,另一支队伍则对居民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3月5日,社区志愿者还会在人民广场开展便民服务,设立医疗咨询点、小物件修理点以及文明创建知识宣传点。
在新华社区,每周一次的文明劝导已经坚持了近4年时间,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叶枫是新华社区的一名爱心商铺志愿者,在工人路上经营商铺多年,他对商铺噪音扰民的问题感触很深,“工人路商铺多,近年来的噪音扰民情况很突出。我自己从来不在店里放音乐,倘若遇上隔壁商铺放音乐,我会上门去劝。”
如今,叶枫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已有四年,参与了十多次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他坚信,一个人力量不够,那就聚集起来,“得益于文明创建大氛围,现在工人路一带的噪音扰民情况已经改善很多,喇叭声音变小了。”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靠大家,而‘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维护。要让志愿服务成风,让海宁变地更美。”赵亚文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