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实验学校垃圾中转站变身“滤镜花园”,垃圾分类内容还将融入多门课程

对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说,近日又多了一个休憩、谈心的好地方,那就是不久前完工的“滤镜花园”。“其实,这就是一个垃圾中转站,但是跟以前的垃圾房很不一样,简直太美好了。”该校七年级的晚 “袋袋团”成员姚越语气里带着兴奋。

“袋袋团”成员

为垃圾中转站取名为“滤镜花园”

一中实验学校从2018年开始就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方式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是学校垃圾桶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同时也不够美观。”该校总务主任祖国梁与相关负责人商量后,决定建立一个垃圾中转站,“我们想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小花园,除了倾倒垃圾外,这里也是一个休息和教学的场所。”带着这样的理念,几易方案,最终呈现在师生们面前的是一个四季有景、处处育人的小花园。

据该校学生发展处主任邱模贵介绍,小花园建成后,就向学校“袋袋团”成员发出了“请你出名”的花园名字征集活动,“我们不在意征集到的名字是否好听,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垃圾分类,关注‘变废为宝’,关注更健康的生活理念。”近百位小成员积极参与,“心灵驿站”、“分类花园”等名字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垃圾分类花园的喜爱之情。最终综合“袋袋团”成员的众多建议,学校给这个垃圾中转站命名为“滤镜花园”,寓意为垃圾经过“过滤”也可变废为宝,而做好了垃圾分类工作,就如同给环境添加了滤镜,能让世界呈现更美好的样子。

育人不光在教室,校园中目之所及处都是育人环境,“‘袋袋团’的成员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他们也会随手捡起校园中的垃圾,成为很多学生的榜样。”

“滤镜花园”也是教学好场所

“这里将是展示学生和老师‘变废为宝’作品的柜子,这边的磁性板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那里是‘交易’旧物件的平台。”祖国梁老师表示,学校教管处正在积极开发垃圾分类与劳技、美术相融合的拓展课程。把本该丢弃的文具、瓶瓶罐罐通过劳作变成艺术品,在这里陈列和展示,同时这里也是“以物易物”的平台,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来和同学互相交换,使这些东西重新变得有价值,这也是减少垃圾排放的好方法。

“听说我们以后的美术课和拓展课都可以到这里来上,好开心啊。”八年级“袋袋团”成员董馨月说,在这么宜人的室外环境中上课,心情会变好,灵感也会变多。当然,这个“滤镜花园”也是垃圾分类宣传的主阵地,海 、宣传画、手抄 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都会在这里呈现。

“把垃圾分类的理念植根于孩子的心中,靠的不是说教,是潜移默化的熏陶,除了上课,还有环境。”该校校长邵毓君认为,小小平台可成大事,“或许对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但是良好理念的养成,对人的一生举足轻重。”(图片由学校提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