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惜
问:您是出于什么原因下定决心创办CPGIS的?
答: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国门打开了,社会肯定会发展变化,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GIS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们当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成立了一个虚拟研究所,大家通过 络来互相分享数据、逐步增进交流,后来形成了一个组织。当时参与的都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
问:CPGIS这30年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我们创立了学术期刊《Annals of GIS》;还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中英文学术书籍《地理信息科学系列》丛书;邀请在各国的CPGIS会员,介绍国际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在上世纪90年代,CPGIS参与了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测评,并且在此后十多年里一直是年度测评的协办单位,为服务国家项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大量的知识普及工作,推动相关的人才培养。
CPGIS创会主席林珲
问:今年是CPGIS成立30周年,也是第29届国际会议,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答:选择这个主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城乡不仅是单独各自发展,还要协同。比如:全流域的协同发展、城乡的协同发展,这本身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需求;另一方面,城乡协同发展也符合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规律,是社会目前的需求。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智慧城市建设等,这些都涉及到城乡的协调发展。
问:我们如何利用GIS来助力城乡协同发展?
答:GIS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还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地理信息包括数据获取、云计算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支撑服务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比如地图,现在已经不只是纸质的,而且数字化了,从原来的静态变成了动态,通过各种算法变成智能的。所以,地理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用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精细化管理上。同时,生态安全监控,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手段来进行。
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GIS,智能交通等,都需要利用地理信息,它可以方便老百姓的出行。同样,很多企业也离不开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科技可以反映出国家的科技水平,也可以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它是各行各业、政府部门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
问:虽然GI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但它可能会触及到一些问题,您觉得这些会制约它的发展吗?
答:在任何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都不能忽视相应的法律体系建设。我认为,我们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要加快一些,现在我们就有很多数据没有完全利用起来,因此,数据共享是个大问题。如何能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同时,又能平衡到隐私问题和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所以,必须要去加快发展。
问:未来CPGIS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有哪些规划?
答:我们通过基地建设,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参与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通过国际会议这个平台促进海内外的交流。
问:CPGIS对外国学者参与是怎样的态度?
答:开放本身就是学术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大家才能够畅顺地交流。我们会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学术交流环境,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在交流过程当中碰撞,产生一些新的思路。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