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就曾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
村中如厕难题待破解
谈起农村的厕所,“憋气、卷裤腿,捏鼻子,踮脚尖,小心翼翼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几乎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和必须动作。
陈先生的苦恼并不是个例,很多在城市上班的年轻人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总是被“如厕”问题困扰。由于农村住房结构松散,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统一的下水道,导致地下引流不便,因此村民们大多采用“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的“旱厕”。这样的厕所不仅煞风景,卫生情况也令人担忧:冬天寒冷结冰,如厕艰难,夏天又饱受蚊虫侵扰,且臭气熏天,其滋生的蚊蝇极易传播疾病,给群众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有数据统计,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因此,打响“农村厕所革命”成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枪。
农村厕所逐步实现“城市化”
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西安市政府先将目光放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上。随着农村发展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的增量今非昔比,而农村厕改和排污管 系统承载力相对滞后,因此污水处理的问题亟待解决。
2016年,西安市政府印发了《西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8个涉农区县着力推广低成本、低能耗、少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据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博介绍,截止2017年,西安市、县两级共投资2.3亿元用于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4个示范村,14个村正在实施,32个村正在进行招标,“今后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而最先体会到这种民生工程的要数西安环山路沿线的游客们。曾经的秦岭子午峪,虽有甘甜的山泉和优美的风景,但村里却没有一个公共厕所,让不少周末短途来此的游客遭遇“如厕难”的尴尬。“以前我进山可不方便,到处都找不着厕所。自从有了公共厕所就方便极了,而且这里还挺干净。”长安区上王村农家乐经营户说:“把厕所翻新了,里面环境干净也卫生,还有专人管理。游客的反响也非常好,农家乐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据悉,近年来,西安市在长安区环山路沿线新建厕所160多所,有效地解决群众“如厕难、难如厕”等问题。“农村公厕要建得和城市公厕一样,城乡一体化,让农村人和到农村来旅游的人如厕标准不降格。” 长安区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农村环境卫生科副科长吴东进说。
借“厕所革命”造美丽乡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因此,农村“厕所革命”是一场“补农村短板”的重要战役。
在杨广亭看来,对标先进省市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虽然西安市的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难度很大,但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的两手抓,打造美丽乡村。
杨广亭说:“我们决定对已接入城市管 ,列入农村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改造计划的村庄,推广使用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旅游村、美丽村庄、环保模范村、幸福新农村、移民搬迁村等有条件的村庄均应组织实施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改造。”
据了解,西安市将对2018-2020年农村污水治理的村庄应和农村改厕工作做统一安排,同步规划,同时建设。一部分已建成的无害化户厕将改造为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同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市区财政都将设立专项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的要求,按照“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先水后厕,分类推进”的原则,围绕满足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能过冬、造价不高、维护方便、百姓能接受这五个条件,分层次、有步骤的科学有序推进。(刘飞系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卫计局办公室主任)
(原标题:西安:小厕所关系大民生——3年时间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50万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