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噪音扰民或将受罚

拒绝噪声,扰民歌舞和高音喇叭或受罚

噪音扰民犹如“牛皮癣”

近些年,随着张家口市人民公园不断改造升级,使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园焕发了生机,成为了很多中老年人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于是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围绕着公园动起了脑筋。

家住附近的李女士说,因为傍晚来公园锻炼、散步的人多,所以成为了一些买卖人眼里的“宝地”。但音量高跟赚得多是两码事。商贩采用高音喇叭招揽生意,影响着市民进园的心情,自然也拉低了购买欲望;卖艺人员在传播文化、健身健心的公共场所旁,为逐利博眼球,搞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表演更值得商榷。“晚上不仅不能开窗户,睡觉时脑袋里还回荡着这些噪音。”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因为公园临近医院和高层住宅,每天这样高分贝的噪音都持续到很晚,为此他们曾向相关部门反映过,执法部门也进行过集中治理。但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噪音便像牛皮癣一样又卷土重来,让人无奈。

歌舞娱乐应有时有晌

家住附近的王先生说,广场舞、大合唱简单易学,而且能够丰富老年人相对单调的生活,确实很好。但是不能只顾自己舒心而影响到他人正常休息。“尤其夏天,有时夜里11点了,还在精力充沛地唱跳。”

对于遍布城市街头的广场舞,一些市民也表达了看法。30到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睡眠,长时间处于70分贝以上则往往会让人心烦意乱。受到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其实只要场地合适,音量合理,氛围和谐,怎么跳、跳多久都可以随心所欲。但小区以及周边并不是唱歌跳舞的专门场所,每天在持续几个小时的高分贝中生活,着实是件煎熬的事。凡事都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广场舞等扰民或将受罚

目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议案,回应了公众关注的噪声污染问题,其中就包括广场舞扰民等问题,在公共场所娱乐健身扰民或将受到处罚。

根据草案,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未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和时段等规定,采取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干扰周围生活环境或者使用音响器材时,未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产生大音量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不听相关单位的劝阻、调解,将被执法部门或执法机构处以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199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2018年对个别条款作出过修正。其实公众对于治理广场舞等噪声污染始终抱有极大期待。据 道,环保热线举 平台中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位居各污染要素的第二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再优美的歌声、音乐,超过一定的分贝,就是不堪入耳的噪声。而此时修改法律,就是让相关条款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也有利于化解各方矛盾。

此外,公共场所娱乐健身扰民现象,也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居民户外锻炼和公共娱乐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使得一部分居民不得不利用公共空间跳舞唱歌,从而影响其他人生活。相关部门应开辟更多娱乐文化广场以满足市民相应需求。更重要的是,社会应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予以重视,让其在大合唱、广场舞之外能有更多更好的文娱活动选择,才是治本之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