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亮点: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 填补监管空白
新《噪声法》有哪些亮点呢?据相关专家解读,新《噪声法》明确了噪声污染内涵,完善了噪声标准体系,强化了噪声源头防控,夯实了各级政府责任,细化了防控噪声措施,聚焦了噪声扰民难点。
新《噪声法》首先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明确“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针对有些产生噪声的领域没有噪声排放标准的情况,在“超标+扰民”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均界定为噪声污染。从而解决了现行法律中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
其中包括没有噪声排放标准产生噪声的领域,如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餐饮等噪声扰民行为。
其次,删除了原法名称中的“环境”二字,因为扰民需要防治的是人为噪声,不是自然环境噪声,新噪声法明确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人为噪声,不仅不影响对噪声污染防治行为的严格要求,反而更聚焦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噪声污染。
新《噪声法》还将工业噪声扩展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增加了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的管控,并明确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措施要求等。
市民咋做?互谅互让 自觉减少噪声污染
广大市民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公开信中倡议,请自觉减少噪声污染排放,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健身娱乐活动要文明规范。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呼吁:以实际行动共创宁静和谐西安
此外,商铺住宅等室内装修要遵守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污染。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司乘人员要加强交通运输噪声防范意识。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使用机动车音响器材,应当控制音量,防止噪声污染。机动车应当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性能良好,防止噪声污染。
市生态环境局呼吁,即将迎来2022年六五环境日和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季,让我们争做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者,积极贯彻落实“新噪声法”,以实际行动共同营造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西安。
相关新闻:
房地产开发商要向购房者明确住房噪声情况
5月26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致全市涉噪声企业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车辆应保持减振降噪设施正常运行,房地产开发商要向购房者明确住房噪声相关情况。
公开信中提到,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全市涉噪声企业自觉遵守噪声法律法规,不仅是履行环保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各涉噪声企业要依法落实噪声污染防治“三同时”要求。排放工业噪声的单位要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申领排污许可证的,要规范开展噪声自行监测。依法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 。
同时,施工工地应当依法开展施工作业。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要采取有效的降噪、防噪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路线路和铁路机车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设施正常运行,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此外,房地产开发商要向购房者明确住房噪声相关情况。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在销售场所公示住房可能受到噪声影响的情况以及采取或者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并纳入买卖合同。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在买卖合同中明确住房的共用设施设备位置和建筑隔声情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