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中考了,可是我的状态越来越差,大家都在为我着急,但我似乎什么都做不好,真是痛不欲生。所以冒昧向您咨询,希望没有打搅到您周末的休息时间。
事情要从去年暑假说起,我家楼里有人搞装修,吵得我没办法在家看书,我那时就开始有些心烦意乱,只能晚上抽空补习。我爸妈白天上班不在家,他们不知道有人装修,我说了一回,但是他们说我是想偷懒找借口。大约过了两个星期,装修噪音没了,但我开始刻意关注身边的各种声音,这是一个奇怪的经历,从那时开始,我就像个异类。
这种感受让我十分难受,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功课,但是一晃神,心就不在功课上,我听到楼上脚步声、隔壁厨房里的炒菜声、楼下停车场的说话声、还有远处高架上的车流声……我确定自己没有要偷懒,但耳朵不受控制地去听,越听越心慌,有时还会有恶心想吐的感觉。为了排除这些噪音,我买了一些耳塞,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学习。
最可怕的是,我在学校里也出现了类似奇怪反应,比如坐在我后排的同学经常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我会听不到老师的讲话,注意力全都被后排的窃窃私语给吸引过去。除了这些声音,还有窗外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我分神,有时我能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拉回教室,有时拉不了就会陷入自责,我恨自己为什么要去听那些声音。上课时,我不可能戴耳塞,所以这彻底影响了我的成绩。去年我在班里的成绩一直是中上,自从有了这些反应,我退步了十几名,自信心崩塌。
我跟我妈说噪音的问题,但是她说我对中考没有紧迫感。谁都知道最后几个月要冲刺了,可我还在这些破事里纠缠不清。我还偷偷的去找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但是他们说我可能是有心理问题,要让我去医院看病,这让我太无语了。后来他们把我的情况告诉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找了我爸妈,我就挨了一顿骂,他们都说我心浮气躁,对我失望。我好难受,感觉压力很大,却又对自己无能为力。
我还能确定一件事,我不是天生的敏感体质,我似乎只有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才会被那些噪音打扰,如果我在吃饭聊天或者运动的时候,这些声音完全不会来打扰我。但是一旦安静下来,我的耳朵就开始变得异常灵敏,这种感受我说给别人听,没人能理解,至少我身边的同学和家人不能理解。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静不下心,我担心在考场上会出现问题,因为那会彻底毁了我的成绩,希望傅老师能够解开我的困惑,怎样才能静下心来学习,不被身边的噪音打扰?
一名初三党路过
同学:
你好,我是傅岳,收到你的来信,第一时间为你解答,因为中考在即,我希望可以尽快让你收到回信,不耽误你复习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声音”与“噪音”的区别,声音是很广泛的概念,中学物理应该有单独介绍声音的知识点,声音的本质是振动(简单的理解是这样),声音传播需要空气、水、固体等介质,声波在单位时间(1s)内的振动次数是频率(单位Hz)。人耳能听到20-20000Hz频率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振动)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振动)称为超声波。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声音,大到天雷滚滚,小到清风抚柳,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就会听到身边各种声音,这并不是一件怪异的事。
但是噪音是什么呢?物理学上定义的噪音,是杂乱无序的振动,你可以理解为施工现场的敲打声,还有工厂机械的轰隆声。但对噪音的定义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心理学上的定义,但凡对人产生干扰的声音,都会定义为噪音。正如你说的居民楼的装修的声音,还有同学上课时的窃窃私语。这些当然是噪音,但这些不是所有的噪音,在做装修工作的工人们并不认为装修声是干扰他们的噪音,在窃窃私语的同学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窃窃私语而感到不安。
噪音具有声音所有的物理属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噪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并不会被所有的声音干扰,评价一种或多组复合的声音是否为噪音,是取决于那个正在听到这些声音的人,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但是主观不是错误,每个人都会用主观感受去评价身边的事物,比如对气味、颜色、触觉的感受,都是出自人的主观评价,听觉也不例外。自然状态下,人们主观评价一定具有差异,比如你对某种食物的评价,一定会与有些同学的评价不同,声音也是如此。
这种差异就产生了主观评价偏差,因为别人无法完全感受你的感受,所以那些打扰你的声音,就成了你一个人的打扰,当你开始关注到这些声音的时候,这些声音的评价就从“普通声音”转为了“噪音”,为什么?因为你常在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去关注这些声音,这种关注的习惯,成为了一种大脑活动和记忆(习惯具有记忆性),每当你处于需要安静下来学习的时候,大脑会自动触发你对环境的听觉感受,耳朵的功能就是收集身边所有的声音,声波进入听觉神经,反复刺激你的大脑皮层,你就发现自己对那些声音异常“感兴趣”。所以这些普通的声音,成为了打扰你安静学习的噪音。
我不认为这一定是一种病态的反应,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只不过你身边没有,这是因为你还处于学生阶段,身边的人员结构简单,只有老师和同学,生活空间也只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但我能负责地告诉你,这世界上绝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这种反应。客观上来说,主观评价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有偏差并不代表你是异类。我们不该把主观评价的偏差视为“古怪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感受不同不代表“感受错误”。
在这最后冲刺中考的时间里,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学习和休息要劳逸结合。我是不赞成非要熬通宵搞功课的,那样压力真的太大了,压力大会造成你情绪调节功能的失控,一旦失控,你会被低落负面的情绪占据,心态随之变脆弱,外界的风吹草动就会变成锋利的刀刃。很多大人,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也会出现脾气变暴躁、心态崩溃等现象。如何调节情绪?坏情绪是需要发泄的,长期处于学习工作压力大的情绪下,坏情绪得不到发泄,你当然没办法获得好情绪。如何发泄坏情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选择体育运动,有人选择消费购物,有人选择唱歌,有人选择旅行,有人选择吃一顿美食……生活不能没有“癖好”(也可理解为某种适合自己的兴趣,这一或多种兴趣可以让你获得心理的满足)
上课时如有分心,记得在笔记本上画个符号,一旦有分心就画一笔(形成习惯),以此提醒自己分心了,需要收回来,这是打断你大脑持续习惯性关注声音的干预办法,但这不是解决你分心的最终方案。还需要配合你自己的心理调整,长久的坚持优化情绪,这可能是一场与自己对抗的持久战,但我认为你一定可以做到,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不是异类。
最后一点,任何人的生活环境都不是完美的,你我身边所有的声音存在是客观必然的,刻意追求完美的安静环境,反而越得不到安静,你越刻意,就会越在意,越在意,就会越关注,多余的关注即是对自己的干扰。宽容身边的一些合理的声音(此处合理需自己定义,我建议是那些对你不构成直接影响的声音),让它们成为“声音精灵”,因为你消灭不了它们,它们是物理性的客观存在,我们尊重它们,我们迟早一天是需要与它们共存的。
祝考试顺利
傅岳
[ 来信内容同意发布于安静之家各平台账号。傅岳邮箱:xiayunci@126.com 可匿名来信,来信务必注明是否愿意公开内容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