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一居民楼电梯噪音惹人烦,各方费尽周折收效甚微,咋整?

“嗡嗡咣当”居民难忍受

多方努力仍收效甚微

“……我的屋子有声音,我的妈妈房间有声音,早上有声音……”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多多(化名),用汉字加拼音,在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写了一整页。母亲李女士无意间在孩子的桌上看到这张纸,揪心坏了,电梯噪音问题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

孩子的一封“诉求信”直指电梯噪音,这让家长看了格外揪心。

对比电梯维保单位和电梯降噪公司提供的资料,开头都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内容不同的是,电梯维保单位依据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而电梯降噪公司则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不能只讲标准讲数据,咱们要带着温度去做工作!”发现分歧点后,垡头街道办事处工委副书记赵洪玉带领职能部门,不断尝试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到李女士家了解情况,街道包楼干部专门和李女士互加微信,随时沟通。而小区物业也多次出资对楼内的电梯进行调整,更换过包括曳引机在内的诸多电梯零件。但对于李女士来说,实际体验效果仍不太明显。为了缓解噪音问题,社区和物业还和其他居民沟通,征得理解后采取了临时措施,让楼里的一部电梯夜间停运。

推进虽然艰难,但也引发了相关各方的思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各方凝心聚力仍是不变的大方向,电梯维保单位严把技术关,小区物业从居民诉求出发落实好具体工作,属地街道、社区发挥好协调作用。保持这样的框架,相互配合,问题继续推进仍有空间。

看似个案实则普遍

案例细节何其相似

毛先生为了能正常休息,各式各样的耳塞买了不少。

“白天还好点,到了晚上就更糟心了。楼里有些邻居下班晚,常常晚上12点电梯还在运行。好几次我刚要睡着就听到电梯响,我的心就跟着提了起来。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回来还休息不好,很闹心。”毛先生说,为了能睡好觉,他买了耳塞,由于长时间佩戴耳塞,他还患上了外耳道炎。

街道物业合力突破

急切寻求解决之道

张老伯家住在2号楼的顶层,楼里两部电梯,一大一小,听得时间长了,老人甚至能分辨出噪声是哪一部电梯发出的,根据噪声的大小,电梯里的人数甚至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张老伯在客厅戴上耳罩,缓解电梯噪音带来的干扰。

抱闸的声音在张老伯家听起来酷似有人在敲门,深更半夜,来这么一响,二老吓醒了,常常瞪着眼睛直到天亮。楼里的电梯机房就悬在张老伯家厨房上端,一墙之隔。张老伯说,早先严重的时候,连碗柜上的碗都震下来过。后来街道做了不少工作,电梯也做了降噪处理,现在没那么大动静了,可声音还是难忍。“夏天开着窗户,听着外面的车水马龙感觉还好些,秋冬季天凉,一关上窗户,这噪声就更明显了。”

此后,小红门乡政府“12345”接诉即办主管副乡长牵头,组织小区开发商——小红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单位——田华建筑公司、物业单位——世纪美泰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协商解决此问题。经协商,物业公司聘请电梯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继续改进,通过调小电梯间隙、降低电梯运行速度等方式再次实施降噪处理,同时请第三方专业检测公司工作人员到场检测电梯噪音,现场测量值符合国家标准。

由始至终,张老伯对小红门乡政府、鸿博家园第三社区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都表示肯定和满意,多次入户沟通、情绪疏导这些工作都很到位,但张老伯也一再说,不管电梯机房噪音分贝是否符合标准,这声音传到屋里确实还是影响很大,还是得再想想办法。

关于顶层电梯噪音问题,小红门乡政府表态,将和属地社区继续同小区物业沟通,时时关注电梯降噪的新技术方法,如有其他有效处理方式将协调物业单位尽快实施。

专家支招

资金技术俩“门槛”如何迈

北京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分析认为,居民听到的电梯“嗡嗡声”,需要通过增加隔音棉降噪的办法来处理,首先要检查电梯的井道,看是否有改造空间,隔音棉只有贴在井道内壁上,才会有降噪效果。而居民听到的“咣当”声,要从曳引机查起,看是否是设备老化引起的。根据经验判断,目前大多数曳引机产生噪声都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而是调试不当,首先要检查曳引机的减震垫是否牢靠,然后还要到机房检查制动系统中的弹簧和杠杆等部件,这些零件调试不当都有可能引起噪声。

关于资金问题,社区问题专家陈凤山认为,根据电梯噪声分贝检测结果判断,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就要看噪声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先期设计、安装、采购出现的问题,应由小区开发商负责解决,如果是后期设备故障或老化产生的问题,则要依据小区物业和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的合同确定谁担责。另一种情况则是测量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但的确对居民生活构成较大影响,责权利难以“一刀切”,开发商、属地街道、小区物业及全体业主都可以成为出资主体,是相互推诿还是形成合力,组织和引导很关键。

陈凤山说,电梯问题其实类似楼房屋顶漏雨问题,受影响的是一家一户,但需要楼顶整体做防水,涉及到动用公维资金,由于大多数业主没有受到影响,很难达成共识。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投票表决需要楼内三分之二的业主参与,其中三分之二业主表决通过才能动用公维资金,这一表决办法也可以适用于电梯的改造,“通过不断宣传、积极引导,提升小区物业、业委会的公信力,同时使其他业主对遇到问题的业主产生共情,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手记

解决问题

以人为本才是核心

例如多份督办单上记载,属地街道反馈意见都写着居民“反映情况不属实”,居民满意度则标明“不满意”,显然很多矛盾从一开始就存在,这给后续工作难展开埋下了伏笔。

“我打电话反映是希望有人帮我解决问题,你们不能拿数据说事,证明我无中生有。”很多投诉人如此吐槽。居民反映电梯噪声问题后,小区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噪声分贝测试,这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分歧的环节。当居民确实受到噪声的困扰,而相关部门只凭借数据冷冰冰地否认对方的感受,也是最令居民感到寒心和反感的。只有工作人员亲自到现场去倾听,和居民耐心沟通,将心比心才是好的开始。社区问题专家也一再强调,检测结果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大概方向,并非“黑与白”的标杆,以人为本才是核心。

此外,在技术问题上,居民并非专业人士,有时反映问题时说电梯有噪声,于是一些电梯维保单位就玩起文字游戏,只对电梯本身进行测试,证实电梯机房噪声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实际上电梯机房噪声分贝合格,并不意味着声音传导至居民家中后,居室内的噪声也达标。相关职能部门还需要擦亮双眼,别让个别物业公司或电梯维保单位钻空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