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内这两个公园“好吵”
黔灵山公园被誉为贵阳人的“后花园”。
“五一”假期期间更是热闹无比。早上8点刚过,游客和早锻炼的市民就在公园门口排起长队。
公园大门口,叫卖声、谈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即便是面对面说话,基本也只能靠吼。
从山灵弯广场往山上步行五六分钟,在右侧的凉亭和走廊处,还有两个团队正在跳广场舞。两个团队仅隔四五步石阶,几个大音箱凑在一起,噪音分贝显示为85分贝。即使在距离此处六七分钟路程的麒麟洞景点,都可以清晰听到传过去的音乐声。
正在公园散步的周女士说,自己喜欢宁静的公园环境。“我家住在附近,平时可以来散步、晨练、呼吸新鲜空气。但结果是,只要不下雨,公园基本上都是闹哄哄的。有时候在家里也能听到公园传来的音乐声。”
与黔灵公园“吹拉弹唱舞”产生的噪音不同,在贵阳市河滨公园,噪音主要来自里面的游乐设施。
同样是公园,为何不一样?
贵阳市内有没有安静一点的公园呢?
在湖区的一个石凳子处,两个正在低声吟唱的市民说:“我们的音响也可以放得很大声,但觉得没必要,首先会影响到别人,再说唱歌跳舞不在乎声音的大小,小声点也能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公园噪声为何难禁止?
根据《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使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边界噪声昼间不得超过60分贝,22时至晨6时不得超过50分贝。在此基础上,贵阳部分公园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上浮或下调。在黔灵山公园内的多块公告牌上就写着“园内文化娱乐活动噪声排放不得超过70分贝”。然而无论是在黔灵山公园还是河滨公园,噪音都超过了规定值。
明明有相关规定,公园的噪音为何还是超标呢?采访中多位参与唱歌跳舞的市民说:“我们社区配套的娱乐健身场地不足,只能选择空旷的公园来娱乐健身。另外我们老了听力也有所下降,唱歌跳舞时只能调高音量。”
就公园噪音管理问题,黔灵山公园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称:“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劝导,所以我们很难管。”
有的市民会把音响暂时调小声,过一会儿又把声音放大。甚至还有部分市民对工作人员的劝导不理不睬,一位在公园跳广场舞的市民说:“公园又不是哪家的,是大家的,比我们声音大的多得很。”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巡查人员坦言,因为噪音管理问题,他们常常被骂。“我们去喊他们小声点,经常和我们吵架,还要乱骂。”
公园噪声为何难禁止?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宋元武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园噪音具有瞬时性、局部性和分散性特征,且治理主体多而杂,存在取证难以及“九龙治水水不治”等多重难题。
采访中,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说法,“在鉴定是否构成噪音污染以及行政执法时,需要公园管理处、环保、城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
新法施行在即,还公园清静指日可待?
针对公园环境噪声污染管理上存在的“九龙治水水不治”情况,宋元武建议,“要明确城市公园噪音管理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同时还需要完善行政机关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于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施行,新法对广场舞等生活噪声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处罚力度也更大。噪声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将被纳入政府考评,对拒不改正的噪音扰民个人,最高可罚款1000元。
采访最后,宋元武表示,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喜爱“吹拉弹唱舞”的市民再多一点换位思考,配合新法的施行,公园的噪音扰民现象一定会有所改观,还公园清静也将指日可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