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实现对任意噪声免疫的薛定谔猫态 可广泛应用于量子 络
“薛定谔的猫”是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假想实验,即在特殊的设定环境下,猫的生死状态取决于探测结果,而在未探测时处于“纠缠状态”。尽管这在宏观世界中只是一个假想实验,但物理学家们已经在微观世界成功制备出各种薛定谔猫态,并将其运用到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检验,乃至量子精密测量、量子容错计算以及量子计算等任务中。
由于量子态与环境相互耦合会发生退相干现象,随着制备薛定谔猫态的粒子数目增多,纠缠品质会呈指数下降,这大大限制了薛定谔猫态在量子信息处理时的应用。近期,潘建伟研究小组提出一套可扩展的编码方式,用两个光子比特编码一个逻辑比特,制备出一个三逻辑比特的级联猫态。通过实验观察,级联猫态与普通猫态相比,在噪声影响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据介绍,由于其天然的高容错性,级联猫态可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的量子 络中,如三人密码协议、量子密钥共享等。同时,这种制备级联猫态的方法可扩展到任意比特数,甚至可能达到宏观级别,实现国际学界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宏观纠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