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男孩:蛋糕是湿垃圾 我要吃完
7月3日上午9时,南京路步行街。
人头攒动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每走几十步,就能看到一个两分类不锈钢垃圾箱。
一名十来岁的小男孩,将蛋糕外层的塑料包装纸撕下来,举在手里大声说道,“这个是干垃圾。”他晃了晃手里的蛋糕,“这是湿垃圾,但是不能浪费,我要吃光。”
杨先生是南京路上一名开出租车的司机,干了这行有20年了。“现在垃圾分类都成了上海人的必备技能了。”他讲到,以前在车上抽了烟都随手扔了,“现在连这个烟盒都要下车后扔进干垃圾箱。”杨先生提到,自己家里养了盆栽,但是有的植物的根和叶子属于不同类别的垃圾,他经常分不清,小区的引导员都会上门给他“讲课”。“是比以前麻烦点,不过能让城市文明程度更高,我觉得就是有意义的事。”
刘蒙
“我的女儿是西藏南路一个口腔诊所的牙医。”刘蒙介绍说,“7月1日前,保洁阿姨告诉她们每个楼层的人说,垃圾务必分清楚!分不清楚就交给她们来分。”垃圾分不好,这一天堆集的垃圾就运不走,会给诊所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每个人都会很自觉地分类,现在几乎全上海的小区、学校、商务机构等区域都覆盖了分类垃圾容器,并有着严格的规定。“上海的办法就是你没有有效分类,就不拖走你的垃圾。”
瑞金二路绿化市容所所长唐禹介绍到,上海市环卫部门有这样一句话:“不分类、不收运”。“一桶的湿垃圾的纯净度要在百分之90以上,如果打开后湿垃圾里混入了塑料袋、餐巾纸之类的就不会收运。”“实际上,上海市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认为,最开始以为习惯是一件很难转变的事,大部分市民应该会不理解,“但没想到支持的是占大多数。”虽然垃圾分类才起步,大家才开始会分不清楚,但是最重要的意识已经根植于大众心中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