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567家企业为“绿心”让路

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有一片面积达528.32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对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音、调节温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了三市“公共客厅”和“天然氧吧”的美誉,被湖南省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并于2011年编制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此后,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地方立法保护一片绿地,为全国首例。在这其中,长沙市“绿心”地区面积306平方公里,占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总面积约六成。当地,数百家企业已在此耕耘多年。

近年来,为推进“绿心”保护,长沙下大力气补齐生态欠账。《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规定,“绿心”范围内,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外,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位于长沙市南大门的天心区暮云片区,90%的面积属“绿心”范围,应退出的工业企业达到299家。为减少企业损失,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天心区制定了《天心区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奖补办法》,对按期退出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搬迁费补助和厂房租金补助,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引导工业企业退出,成功将亚太实业、顶立科技、磐吉奥、湘江电缆等高新技术企业引入长沙经开区,将彭记坊食品、友文食品引入宁乡经开区,将凌志环保引入望城经开区。同时,园区指挥部还与湘潭、娄底、湘阴、汨罗和宜昌等地园区对接,帮助企业寻找新厂新址和过渡厂房。为帮助解决企业困难,还提请市、区政府组织各部门为企业新厂建设和生产开辟“绿色通道”,并为特殊企业给予个案服务。

长沙市天心区沿江村境内此前有20多家企业,5千多居民饱受工业污水污染之苦。如今,在长沙市开展“绿心”生态保护后,村里的工业企业实现了全部迁出,并开展了一场污染水域生态修复攻坚战。村内所有河道及鱼塘护坡完成绿化,土壤污染得到生态修复治理。昔日的工业污染村落,如今获评湖南省级“美丽乡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