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居住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外公寓小区的居民发现小区的智能垃圾箱又“升级”了,从前,丢垃圾的时候需要扫码识别投递人信息,开箱扔垃圾,现在经过垃圾箱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然后选择丢弃的垃圾种类便可实现自动开箱。成功投递后,相应投递信息自动发送至居民手机。据了解,此项人性化智能回收系统将于今年正式在杭州社区推广。
“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是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杭州一直在倡导建设绿色、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花园型城市。因此,必须要下大力气搞好垃圾回收和处理。”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彭保华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乱扔垃圾,不按分类丢垃圾的现象屡有发生,如何引导居民主动将垃圾归类将是破题的关键。“智能化,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从中外公寓小区的实践,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智能垃圾分类的未来。”彭保华说。
据了解,在杭州,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截至目前,杭州已完成新推分类小区723个,全市分类小区达2754个,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159.83万余户。2018年前三季度,杭州市累计收运处置生活垃圾343.46万吨,日均1258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
技术对垃圾回收的支持和优化不仅体现在垃圾投递的精准回收上。“互联 +”还将为再生资源的精准利用赋能。“垃圾回收的目的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除了回收,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如何把回收后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杭州经济开发区城管办相关负责人顾登科说,互联 、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有效地选择回收垃圾的去处,让垃圾回收更有价值。
“浙江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随着智能化的探索和普及,这项工作也将以更快的‘加速度’推进。”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伟祥说。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领跑全国的省份,我省把“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省政府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据统计,2015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8%,而2018年,截至10月,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2015年,我省各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50%,而2018年,截至10月,全省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已超过8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