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挖掘机将洱海边的葡萄地与菜田翻成泥沼。 任东 摄
中新 大理7月3日电 题:通讯:葡萄与新房“挥泪让路”大理洱海保护
在三辆挖掘机的轰鸣中,葡萄地与菜田一点一点被翻成泥沼,几只不懂事的白鹭尾随挖掘机,捡食翻出泥土中的小鱼小虾……
图为赵爱新妻子站在新房里看着挖掘机将外围拆毁。 任东 摄
随着大理地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洱海流域内人口快速增长,洱海污染负荷急剧增加。
今年5月30日,大理市向社会公布《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实行分级管控,拓展洱海湖滨缓冲空间,持续有效解决近岸湖滨区域人为活动形成的污染威胁和隐患。
后来,杨义菊含着眼泪自己动手把挂果葡萄树砍了。“我知道,湖滨湿地改造等不了,洱海等不了。洱海已经到了不得不保护的时候。”
近年来,洱海水质持续下降,保护迫在眉睫。今年56岁的杨义菊,世世代代生活在洱海边,明白洱海之于大理的重要性,“洱海是母亲湖,我们喝水生活都靠洱海。洱海污染了,我们会是最终受害者。”
图为大理洱海景致。 任东 摄
杨义菊的葡萄地被挖掘机翻成泥沼,不远处,赵新爱刚建成装修一新的两层半小楼也为洱海保护“让路”。
花费约两年时间建起的新房,被挖掘机一天之内夷为平地。中年大汉赵爱新眼眶湿润,“洱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我们很重要,现在洱海需要生态修复,我心中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是我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搬到生态安置区,共同保护洱海。”
目前,大理市正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依法有偿征收,项目范围内土地房屋有序腾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零星林果木等将依据相关规定补偿。征收的土地将全部用于湖滨缓冲带、生态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完整的陆地与湖泊水体的过渡缓冲区域。
未来,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后,洱海将得到湖滨缓冲空间,白鹭等动物也将获得大片优质栖息地。(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