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雷建新:遏制面源污染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组图)

一是化肥污染。2015年我市年化肥使用量已超过52万吨,约有0.5万吨氮肥和磷肥,通过地表和下渗流失,污染土壤和水体。二是农药污染。全市年农药使用量约9000吨,利用率仅为35%左右,也就是说,有5850吨农药流失,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三是地膜污染。2015年我市地膜使用面积超过200万亩,年用量近5000吨。根据田间地膜残留监测,连续种植4年地膜玉米地块,平均每亩残留10. 7公斤;种植10年地膜玉米田块,亩残留20.4公斤;种植地膜西瓜田块,平均亩残留8.5公斤,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四是秸秆污染。全市各种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420万吨,有405万吨还田、用作饲料、燃料、原料和堆沤有机肥,还有15万吨左右丢弃焚烧,污染了空气、破坏了土壤表层有机质。五是养殖业污染。我市养殖业年排泄畜禽粪470万吨、尿280万吨,含总氮约5万吨、总磷1.2万吨。畜禽粪长期露天堆放,部分氮素挥发进入大气,畜禽尿液70%)以上被冲洗,直接流入河流、水库,危害饮用水和水产品安全。

加强农业知识宣传 有效控制源头污染

建议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培训,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农业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络体系;建立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预 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重大污染事故监测系统;加快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测体系,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安全过程的管理监控,有效控制源头污染。

开展田间清捡活动,清除生产废弃物。“顺手”捡出田间地头废弃的农药瓶、农药袋、肥料袋、塑料秧盘、地膜、棚膜等生产废弃物,分类处置,防止残留污染。实施清洁养殖,预防畜禽粪便污染。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应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等技术,减少污水排放,通过微生物制剂进行畜禽粪便发酵、除臭和脱水等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严禁焚烧秸秆。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防止土壤、地下水、空气污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

(0)
上一篇 2016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16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