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今天下午,桐乡市再生资源回收站汇丰村站外门庭若市,屠甸镇汇丰村的村民们陆续赶来,手上拎的,车上装的,都是在家打包好的硬纸板、泡沫、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物。
“阿姨,您今天带来的硬纸板和玻璃瓶加起来一共35.71元,我帮您打到卡里吧。”“好的好的,我家里还有一些塑料瓶,我等等理好再过来。”回收站内,身穿蓝马甲的回收员忙着将村民们带来的可回收物一一上秤,而在他的身后,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废纸类等区域合理划分,并且已经“囤货”不少。
“今日回收结束后,我们会把它们全部运到屠甸镇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做到日产日清。”回收站点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屠甸镇不断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首创“1234”模式,通过开设回收站点、畅通回收渠道、推行“多重奖励”等举措,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化、智慧化,有效提升回收率。目前全镇已建成1个镇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6个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回收范围辐射全域。
据屠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回收站点,村民可获得高于市场价5%的回收金额,该笔收益既可以现金结算,也可直接存入银行账户。此外,通过站点配备的智能云称,借助可回收物数智化收运平台,可回收物的品类、重量可全部上传至原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转运、处置信息全程“可视、可溯、可控”。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每次交易的重量和交易金额赋予积分,在得到收益后,村民还可以享受积分奖励和积分排名“双重奖励”。
据了解,屠甸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自6月1日试营业以来,回收再生资源15吨,价值2.8万余元。
石门镇推出了“石拾蓝”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在运营模式上确定了“一核两合蓝兑换”的机制。其中“一核”是指“村级回收粗分拣+镇级集中细分打包”的核心模式,即在村级完成废旧商品收集、分类、称重、现场支付等环节,再将可回收物运至镇中转站二次分拣、打包。“两合”是指项目现场收运和智能称数据实时上传数据平台相融合,“定时定点、流动回收、预约回收”三种模式相融合。通过现场 上银行支付,实现了“蓝”积分的即时兑现(1分等于1元人民币)。
“到7月31日止,共有854人次参与了‘石拾蓝’项目,收取废旧商品26707公斤,兑现‘蓝’积分39084分。”石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生活垃圾分类基础上的再兜底。”桐乡市生态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仅是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会,希望其他镇(街道)尽快健全镇、村回收 络体系布点规划,加快推动工作落实,同时,不断提升废旧商品分拣筛选、贮存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两 融合”,实行具有桐乡特色的“两线并行、两 融合、因地制宜”的模式,助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处理,非常感谢!